地藏孝亲网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为何十念法可以往生不退转?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为什么十念法可以得到往生、得到不退转?就是蕅益大师的话:你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名以召德!它万德洪名!你叫什么名字,来什么。换言之,你念名字的时候,阿弥陀佛的万德都到你心里面来了,所以就全摄佛德成自功德。

如何下手?就从事念开始,拿着佛珠念,蕅益大师那个高度,一昼一夜念十万或五万或三万,或者说一万。一万大家念不了,先从一天念一串开始,一串一百零八遍,慢慢增加,只要相继不断、坚持,尽你最大的努力,这一点必须要清楚,如来悉知悉见,不能骗人。依如来之教,如教奉行,尽了你最大努力,决定往生。如果自己放弃,去跳迪斯科、吃馆子,为这些事情耽误了时间,功课做得不够,就不能原谅。如来悉知悉见。

从事持达理持,达理持的那“一念”,念念就无量无边功德。所以这部分不光是这部经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佛教的核心!佛就是要说净土法门、弥陀本愿之海,本愿之海最核心的核心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念”为什么这么殊胜?因为全摄佛功德成自己的功德。就从事念——南无阿弥陀佛……,直念下去,不管破相不破相,理一心不理一心,什么般若,都不管,就这么念,老实念就行了。所以一部佛法主要就是这儿!”

注:“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仍不出修德与性德。佛功德亦是众生性德,若想摄其成自功德,全分摄亦或少分摄,或是虽念佛而根本不摄,那就看自己的修德如何。切忌不可迷信,将弥陀视作神明,功德是弥陀给予,往生是弥陀恩赐,全是外道见,已非佛法。此外,声字皆实相,名号摄尽一切功德,弥陀圣号即一真法界,含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这些说的都是性德。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我国祖师大德无不苦劝念佛人发菩提心,精进念佛,持戒行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虽然净土宗在自力修持方面及临终兼仗弥陀他力横出三界往生极乐,与他宗自力法门相比占尽便宜,但并不代表不修自力。弥陀他力威神加持,亦属念佛人性德外显,他力虽胜,仍赖自力修德而起种种妙用,净宗二力法门仍不出性德修德之意。

而本愿法门则混淆视听,将弥陀因地累劫修德与众生当生修德视作替代关系,故言拈去自力。弥陀因地法藏比丘累劫修德而成三身四土万德万能,最终成就殊胜的弥陀法门。若论性修二德,法藏累劫修德仍不出法藏自性功德,即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这是第一个层面。因佛与众生同一法体,故弥陀三身四土种种果德包括弥陀法门,又在另一层面成就了全体众生的性德(弥陀所证即是众生性德)。对于当下修弥陀法门的念佛人来说,西方弥陀种种果德包括法门显现威神冥加等等潜在功用,非心外之佛心外之法,全是念佛人自心性德所具。法藏因地成就的正是一切众生的自性,心佛众生体无二故。对于当下修行的念佛人来说,有其自己的修德与性德,其修德也非法藏因地修德的延伸或代替。举个例子,法藏因地修行,好比辛辛苦苦搞科研设计新菩提树种子,咨询诸佛净土,对比树模,设计图纸,编撰基因,累积功德,成就神通,以种种助缘,菩提树种子成真。对于法藏以后的众生,谁想要菩提树,只要从法藏那里拿来菩提树种子,直接种就可以了,顶多浇浇水施施肥除除草就可以了,不必再像法藏那样去辛苦搞科研搞设计。法藏累劫修德成就的正是一切众生的菩提树种子,成就的是一切众生的性德。对于后世众生,只要发现种子(遇到弥陀法门并深信),拿种子去种,培土施肥浇水除草呵护(按照法门去修行),因缘具足便可长成高大菩提树来(往生净土),长来长去竟然发现自己的菩提树与法藏菩提树相互重叠互为表里不一不异(成就佛果证自他不二)。法藏是种子(弥陀法门)的发明人,而不能代替一切众生种菩提树。众生虽不用去重新搞科研设计种子,但种植培育呵护等过程必须是自力的。正因自力功夫有高下浅深,方有往生品位的不同,更有定力自在往生、临终决定往生、临终最后念忏罪念佛往生的差别,非是弥陀的分别。本愿法门偏解净宗,误会《观经》下品下生之十念往生,主张拈去自力,无视菩提心,忽略持戒忏悔精进,念佛随天性或善或恶,提倡十念即平生业成,多念或希求功夫成片或一心不乱,皆判为是对他力救度的信力不足,为不定往生之业。如同深信菩提种子却不培土施肥呵护一般,混淆修德与性德,如何能够成就菩提正道?

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净宗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能亲证不二,则即可“全摄”,为法身菩萨的境界,同于自力法门的竖出三界修行者,属于难行道的修法标准。而净宗含摄难易各种修法,妙在带惑往生的易行道修法,下从名字位凡夫,上至分证位圣者,皆可修学。因念佛人修德不同,故有全摄分摄之差别。功夫最差的就是名字位散心念佛人,虽能念佛,不得定心,散善难灭定业。这类念佛人虽念佛数年,但命运未有较大改变,偶尔仍然会遭遇天灾人祸甚至横死,这正是散心念佛只能少分“摄佛功德成自功德”的缘故。慈云灌顶大师《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中,头三条就是念佛人堕三途,这类人虽能念佛,却助长贪嗔痴,随顺杀盗淫妄,根本不能“摄佛功德成自功德”,甚至福德都少得可怜,虽能形式上念佛,其果报决定在三途。所以,千万不可误解,不可夸大“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否则就会步入本愿法门的误区,误人误己。《观经》三辈九品往生的品位差别,正是因念佛人各自修德不同,摄佛功德不等,而有所区别。但这只是针对因地修行而言,至于果地,不论九品,只要能生到极乐,平等感得不可思议正报依报,极乐软硬环境玄妙殊胜,非十方佛土可比,因地惑业不起现行,兼得弥陀威神加持,初生即证无生法忍,入一真不二实相,成就自身法性身法性土,故能“全摄”,“究竟摄”,圆证三不退,功德受用不可思议。只要成功往生便可全部开启性德,至于未往生前,万万不可凡圣不分,性修混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告诫念佛人勿执理废事。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中言,“着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这说的都是理事混淆,性修二德不分的缘故,本愿法门病根也正在于此,念佛人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至于不退转常言有三,①位不退,即修得之位不退失,须小乘证得初果,大乘证到圆教相似即佛初信位(约此土藏教初果/通教见地/别教初住/圆教初信);②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通教菩萨/别教十向/圆教十信);③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必须契入不二的法身菩萨方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依照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可知,只要生至极乐,即圆证三不退,即入法身菩萨之流,这是依彼土果地而言。至于此土因地修行,对于通途自力法门必须修至小乘初果,大乘相似即初信位,方可入位不退,再须人天七番往来,生生不退,最终断见思证四果竖出三界,此时才相当于圆教七信位。但对于净宗二力法门而言,却大有不同,依照《妙宗钞》可知,念佛人只须证至观行位初品即可决定往生(兼得弥陀增上,实则名字位后心即可)。决定往生者,临终决定自在往生,无须断惑即可横出三界,以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最低水平即可入决定往生之流。蕅祖《要解》中云:“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恶)业之事。”换而言之,能决定往生者,亦可视之为必证三不退,虽当下所证阶位并未达到位不退的最低标准,然却已得到究竟不退的力用与效果,这正是二力法门横出三界的究竟殊胜之处。决定往生而得到不退转之十念,最低水平为名字位后心之十念,亦即散心位念佛人临终最后特殊定境中至诚忏罪之十念,决非平时泛泛然散心十念,亦非菩提心未发或未暗合菩提之十念,总之,必是深信切愿能摄心见佛之十念,这一点一定注意区别。有人主张散心念佛亦能往生,诚然如此,但是就算具足深信切愿也不可说决定往生。若想往生必须先见佛,要知道见佛必须具足三力,必是定境,散心念佛时根本不能见佛,又何谈往生?又何谈决定?更多细节可参阅此文《见佛决定,往生决定;名字位如何见佛?》。散心位人在进入临终数天或十数天的最后之际的特殊定境,亦能忏悔念佛罪灭而见佛,但这类往生不得自在,又因无伏惑之力,临终时期若遇突发障缘,往往会错失往生大事,故散心位念佛人不可言往生决定。至于决定往生者,皆能预知时至,无须他人助念,在临终第一天即可坐脱立亡,潇洒自在,非前者可比。

蕅祖《要解》中,在三不退后又加了“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后文又云,“散心称名……但不定(今生)往生”,此意甚明。《无量寿经》中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受菩提记品>中言:“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依《妙宗钞》判中品下生世间善人往生,所证阶位即是观行位初品,皆属决定自在往生,故能悉皆住于正定聚,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决定证菩提。有些人将世尊所言的“善男子善女人”看轻,误以为能念佛号即是善人,参照灌顶大师《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可知,此种见解绝对错误。何谓“善”?善的标准是什么?净宗带惑往生横出三界,二力法门兼得佛力冥加增上,下下品生至极乐即圆证三不退……,净宗众多玄妙之处确实“不可用通途法门衡量”。但是净宗对善男子善女人定义的标准,与通途法门毫无二致,决非善恶不分。《观经》下品罪人临终念佛,佛来迎时,却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本是罪恶之人,世尊此时却称之为“善男子”,何故?皆因念佛忏罪转心故,心罪性罪消灭,即恢复善男子的身份(恶业之债虽未偿还,但性罪已忏,恢复心性相对清净,即是善人)。万万不可说,弥陀接引恶人往生,印祖曾批评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专文中有针对性开示,弥陀“只摄善类,不及恶类”,下品五逆十恶罪人皆念佛忏罪往生,非念佛即往生,并且必须发菩提心或暗合菩提心,方能转心转境,与弥陀誓愿相应,临终方能蒙佛接引。对于无三恶道性罪的观行位以上的善人来说,可不必忏罪(虽无恶道诸罪,但相对四圣法界而言,还是有恶,还可称罪),因极乐无三恶道,但有凡圣同居土,即人天善人的水平(只是针对往生前的修行水平而权说,若如实而论,极乐一真绝待圆融,同居即实报即寂光,下下品生与法身菩萨无二无别),故可带惑往生横出三界转生净土。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中言:“始恶何妨终善,恶人既已成善,岂不贤圣同科。”而本愿法门则依文解义,误会《观经》,见下品三生经文未有持戒忏悔等字样,便主张念佛不必持戒不必忏悔。其实,若从念佛灭罪角度论,念佛必须转变心境,方能生真实功德,只有功德方能灭罪。而功德与自性善相应,必摄戒定慧三学,少分摄或圆摄。如《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中所言,一心念佛五戒十善六度亦在里许,“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故念佛人不必额外再修作法忏或取相忏,不必修什么大悲忏法华忏等忏法,发真实菩提心至诚念佛,持戒忏悔等行即在其中,虽不广行世间善事,亦能成就圆满善行,皆因念佛求生净土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故。本愿法门主张拈去自力,提倡随顺天性或善或恶而念佛,造恶无妨,不须忏罪,往生全是佛力非自力,甚至声称恶人当机,更易往生……,这正是印祖所批判的“弥陀接引恶人”之说,善恶不分,严重违经。只有持五戒十善者,方是真正意义上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绝对不可看轻,只有符合标准的善人,方能如是得到经中所言的诸多利益。真正的念佛,是以念转心,不要以为能口称佛名就叫念佛,更不可误会若能念佛名号即是善人。十念往生得不退转,念佛摄佛功德成自功德,看似简单,实则暗含佛理甚深,念佛人不可只依文解义,更不可被本愿法门所惑。



  其他相关文章
· 若你成天玩不精进,只修十念法决定往生不了?
· 心之本体,与佛无二;若论修德,完全不是
· 往生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 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
· 见佛辨别真伪(多种方法皆可见佛)
· 临终十念非弥勒所问经十念?十念功成是哪十念?
· 何谓功德?如何识别有无真实功德?
· 如何正确理解《观经》往生后发菩提心?
· 念佛、忏悔、功德、灭罪、菩提心之间的关系?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