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念佛往生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弥陀只摄善类,不及恶类;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王子立居士书三节录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

  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于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

  (引注:在大师看来,善恶只在一心。下三品者虽在遇善知识前一生造恶,但在此后宿善开发,临终至诚忏悔念佛,“即成善人矣”。另,不少“不须菩提心也可往生”论者经常引用的《观经》下三品罪大恶极之人。印祖说得很清楚,此类人在临终只要能回心,把恶心转换为感恩心、忏悔心,也就具足了菩提心。许多人对大乘菩提心了解还不够深入。日常相续中能存普遍的感恩心、真诚忏悔心和祈愿帮助众生脱离苦难的心,都是菩提心的相分。时常感恩的人,必然常常关怀众生,这是利他的性德使然,是佛性中本具的。反过来,缺乏感恩心的人,通常也很自私自利,如印祖所言:“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

  附文:印光大师《一函遍复》节录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第一条)。又须父 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附文:

  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实利益
  始恶何妨终善,恶人忏悔念佛,贤圣同科?
  恶人若无惭愧心,虽也念佛,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恶人忏悔念佛方可往生;一心九品一行九品说?
  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心(弥陀要解)
  这样发心,就说你发菩提心了(最基本)

  附文:三辈往生,皆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净土大经解演义》憶栖法师

  “又经中三辈往生,皆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里都有这句话,可见这个东西重要。所以十八愿,古来祖师大德说,那是四十八愿的核心。那我们晓得,十九、二十这两愿是十八愿的补充,没有十九、二十,这十八愿也做不到。“可见发菩提心,实为首要。今此第十九愿为闻名发心,证诸第二十六愿闻名得福”,闻名得的福都不可思议,何况发心?何况认真修行?世出世法里头第一福是发心念佛,真正发心念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现在我们要发心,我们也念佛,摆在眼前的事情统统不能解决,这怎么回事情?我们的发心不是清净心,我们的念佛不是一向专念,我们是多向杂念,所以这佛号不起作用,多向杂念。问题在自己,不在方法上,经典上没说错,一个是我们自己把它解错了,一个是我们自己疏忽了,太大意了,总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而没有随顺经典的教诲,往往出在这里。再怪佛经上不灵,那罪过可就大了!不知道反省,去怪责经典上不灵,错了。

  按语:“佛”字本意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意。学佛即是依止佛陀修正自己以期最终成佛的一种自利利他的修行过程。若连佛是何义都不知,又如何能称作真实念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依止归命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倒驾慈航普渡众生。念佛人若真知“何谓念佛”,以及“为何念佛”,此人已发菩提心竟,即是弥陀第十九闻名发心愿,此为“始发心”。小乘行者因不知他方有佛,只求有余涅槃,故不言发菩提心。何以大乘学人却言不必发菩提心?昙鸾法师《往生论注》云:“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声闻独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蕅益大师所言决定往生之深信切愿,是与四宏誓愿相应,具足菩提心之信愿,方能决定往生。若言不发心而念佛,此念必落其他九法界,不相应之故。慈云大师《念佛百种果报》中前八种说的正是此意,头三种念佛果报,依次是地狱、恶鬼、畜生道。念佛人必当警觉,不可忽视发心。很多人常以《观经》九品经文说事,高举善导《四帖疏》文辩解,其实是你自己依文解意,误会而已。古高僧大德早已注解过,三辈九品文中有往生前后发心不同,其实是“以果证”论发心,菩萨柔顺忍位方言真实发心,非学佛人口中常言的初始发心,详见法智大师《观经妙宗钞》。再者,发心问题应当与大小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合会,方可避免偏差。



  其他相关文章
· 三辈与九品的会通及中下品往生发菩提心与否?
· 如何正确理解《观经》往生后发菩提心?
· 何言念佛人不发菩提心?
· 念佛、忏悔、功德、灭罪、菩提心之间的关系?
· 虽也念佛,但因发心不等,道业功德天壤之别
· 修净业三福对往生有何重要意义?
· 五逆罪诽谤正法者也能往生,何谓广义狭义?
· 蕅益大师开示:名字位初心未伏烦恼,不定往生
·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是梦中往生吗?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