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疾病健康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同种疾病有人死亡有人痊愈,佛教如何解释?

  在《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六中,世尊有明确的寿命定与寿命不定的开示:

  善男子。如我先说三种病人值遇良医瞻病好药及以不遇病悉得差。是义云何。若得不得谓定寿命。所以者何。是人已于无量世中修三种善。谓上中下。以修如是三种善故得定寿命。如郁单越人寿命千年。有遇病者。若得良医好药瞻病及以不得悉皆得差。何以故。得定命故。善男子。如我所说若有病人得遇良医好药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者则不得差。是义云何。善男子。如是之人寿命不定。

  命虽不尽有九因缘能夭其寿。何等为九。一者知食不安而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不消而复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随时节。五者病时不随医教。六者不随瞻病教敕。七者强耐不吐。八者夜行。以夜行故恶鬼打之。九者房室过度。(注:只是略说,不可死执,其他佛经也有类似开示,各有侧重)

  以是缘故。我说病者若遇医药病则可差。若不遇者则不可愈。善男子。如我先说若遇不遇俱不差者。是义云何。有人命尽若遇不遇悉不可差。何以故。以命尽故。以是义故我说病人若遇医药及以不遇悉不得差。众生亦尔。

  发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咨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当成。何以故。以其能发菩提心故。如郁单越人得定寿命。如我所说从须陀洹至辟支佛。若闻善友诸佛菩萨所说深法。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不值遇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命。以九因缘命则中夭。如彼病人值遇医药病则得差。若不遇者病则不差。是故我说遇佛菩萨闻说深法则能发心。若不值遇则不能发。

  如我先说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若不值遇俱不能发。是义云何。善男子。一阐提辈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及以不遇俱不得离一阐提心。何以故。断善法故。一阐提辈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能发于菩提之心则不复名一阐提也。善男子。以何缘故说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阐提辈实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命尽者虽遇良医好药瞻病不能得差。何以故。以命尽故。

  按:第一种人,不论是否遇到良医好药,病都会痊愈,这是因为累世累积三种善,寿命定。“差”指疾病根除。第二种人,遇到良医好药才能痊愈,而且可能因为九种原因而短寿,因为少善,寿命不定。“愈”就是疾病痊愈。第三种人,不论是否遇到良医好药,疾病都无法痊愈,因为没有福报,命尽的缘故,也属寿命定。寿命定与不定,灾祸疾病决定发生或不定发生……,都属于佛教因果理论中的定业与不定业的范畴。在《大般涅盘经》中世尊讲过:“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众生定业是少的,不定业是多的。由此可知,经过医药诊治能够痊愈、减轻病患的人还是非常多的。同时也说明医药无论如何发展,总是有少数无法治愈的疾病。而且大部分人的寿命并非都有一个定数,完全看各种因缘的聚合。在佛法中医药属于福报的一种。供养当中医药是重要的一环。无论是佛菩萨、还是僧众,都可以医药供养。这一点在经典中有数不清的记载。有病不吃药,以忍受病苦来消减恶业,这并非正信的佛教所提倡的。还有一类知见,认为种种天灾人祸中不幸死亡之人,皆是命中注定,寿命已尽。这是宿命论的观点,佛教并非宿命论。佛教的因果论并不同于世俗的宿命论,而是强调因缘果报中的“缘起论”,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虽然小乘主张定业决定不可改变,但大乘强调心性,只要内心强烈执着的观念或习气若能改变,至诚忏悔往昔罪业,改往修来严持五戒十善,通过各种法门修行,只要转心转念,即可转变定业。另外,还要提出一点,修行功夫有浅深,初学者并不都能做到《观音普门品》中所言“水火不侵疾疫不临”的境界,经中明言“善男子……一心称名”,“一心”非凡夫的散心念佛,至少须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水平。至于善男子,是指严持五戒十善之人,很多学佛人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自以为是的修行人,虽能念佛常不精进,虽能持戒但不严谨,虽能行善但发心有偏,漏器难持功德,破戒反增罪业,当代的念佛人偶遇灾祸甚至横死者屡见不鲜,心行羸弱难灭定业。学佛不可迷信,自己行亏反言佛无灵。时下疾疫横行,当须谨慎,不可迷信佛菩萨护佑,佛法是内学是内修,心外无佛,佛即自心,戒为铠甲,心为主将,佛菩萨护佑加持在正知正见如理如法的修持中,非心外觅佛,把佛视为神明,附佛外道难得感应。



  其他相关文章
· 贤首五教仪科注:生理病 冤业病 宿业病
· 患疝气等多种疾病,为何忏悔念佛不见效果?
· 憶栖法师有关疾病开示
· 印光大师有关疾病开示简选
· 一心称名离苦解脱 如何一心称念观音必感应?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