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推荐 - 《纯印》 - 文章正文    │ 文章推荐
 

  第三章 修心与证果

  常愚 严人 立根编著

  纯印老人住世一百零九年,旨在度迷惑众生修行证果。所谓的修行,即修因的心(修心)。因可分为善、恶、无记,但此因无不起源于心。吾人的一念心,可有几许清净?无不是心猿意马:时而东,时而西,时而逝事泛起,时而妄思未来,时而对现前起心动念……愈想控制它,愈犹无羁之马,实难驯服。所以纯印老人以大慈悲为怀,为有缘行者能参究自己这一念心作了圆满的示范。

  修学佛法的人,净土宗念佛之人,所以用功办道、念佛,无非是要参究自心,以佛号伏妄念。当念到一心不乱或佛号入心成片时,此即基本把自心参究到家,那则可说生死大事,有了自主权,此生将获得圆满。但可惜的是,就现在发心修行、念佛之人,尽管天天在修行、日日在办道、时时在念佛,又有几人把自心参究得清楚、明白?根本没有认识自心是什么?吾人的自心无始以来,是否如现时这样虚妄、分别、执著?是否还有一个无分别、无执著的心呢?在修行时若能时刻这样自悟、摸索、参究,终有一日豁然贯通,找到自己的主人翁,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当今庞大的修行队伍中,参究自心者极少极少,无不心念外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此心无法收摄,所以念佛、修心终不得相应。究其原因,扼要有以下几点:

  1、求利养。主要以出家二众为对象。若站在佛法立场讲,应有一分修行必然会感应一分供养,若能老实办道度众,何愁无供养。但当下许多出家人,总是怀着畏惧心,生怕自己供养间断而不重修自心,反总在掂记如何才能拿到供养,甚或当利养有冲突时,则发生如世俗人的“争夺战”,搞得佛教内不得清净,影响在家二众,使划分成派系,令“六和”在佛门无影无踪。

  2、求名闻。个人的名誉,是立身处世极为重要的因素。但作为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精进用功,本是分内之事,何需四处标榜。修行如何不但众生知,那些难见之人亦知其修行的程度。标榜无非是想博得他人的赞美、炫耀自己修行的功夫。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既不求利养,更不求名闻,他们总是默默无闻,为众生为佛法奉献、再奉献。此即“心愈下,道愈高,山在下,地在上”之意。

  3、求欲乐。真修道人,必呵斥“五欲”,远离“五欲”,“五欲”不厌离者是修不上路的。五欲其力无比,世俗之人无不被“财色”所迷,对其生贪爱之心,古人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吾人之所以轮回六道,主要是因贪着五欲之乐。佛说:任何一个修行者,欲想舍迷途登觉岸转烦恼而成菩提,唯一的办法就是舍弃五欲。所以不论在家出家,若真正发心修行,对世间的娱乐决不可贪着与追求。

  4、求未来果报。修行佛法真正目的是了生死、得解脱,是不应有任何其他希求的,更不该求来世的福报。大多数在家修行人,往往为求来世的福乐果报而学佛、念佛、修持,这是极为错误的。应明了再大的福报,并未脱离六道。这样的修行,有何意义?有此求来世福报之心,怎能佛号入心、念到一心不乱呢?又怎能安住佛法的境界上呢?

  纯印老人一生,以修自心为本。我辈心若归净,圆满果报亦必成。



  有关其他文章
· 下一页:(一)揉面与修行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