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摘 - 法师开示文摘 - 正文  │ 文章推荐
 

《楞严经》知见无见说——彻悟大师


楞严经知见无见说

楞严经知见无见一语,至为要妙。总摄一切诸要妙句。以其即是见犹离见也。华屋之门也。狂心顿歇也。不取无非幻也。闻复翳根除也。归无所得也。灭妄名真也。全修在性也。觅心了不可得也。心空及第归也。子转身而就父也。臣退位以朝君也。父子投机也。君臣道合也。以少方便疾得成佛也。缘起无生也。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也。刹那而登正觉也。体得无心道也。休也。诸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也。一超直入如来地,回头惭愧好儿孙也。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也。撒手到家何所似,更无一物献尊堂也。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无知也。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也。根既不立,尘无所缘,根尘两亡,灵光独耀也。类此句义,不能尽举。唯此四句,摄尽无余。所谓紧要处佛法无多子也。果能一念相应,是为真转全经。古德如慈明圆,权大道,栖贤舜,广道者等诸人,于大见道后,皆作此工夫。谓之无心体道,以其是还乡要路。归真秘诀也。(《彻悟大师语录》)

楞严经知见无见说(张秉全居士白话解)

知见无见一说,出《楞严经》:“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楞严经知见无见一语,至为要妙。总摄一切诸要妙句。

什么是知见无见?知见二字,就是当人根尘相触,由尘发知,产生思虑分别的识性。识性虚妄,犹如空华。此知见与般若无分别智相违,所以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若能于根尘触对境上,不立知见,即不起分别之心,则此知见,即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所以说,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彻祖以为经中“知见无见”一语,至为要妙,它总摄经论中一切诸要妙句。

以其即是见犹离见也。

知见无见,即是楞严经上所说“见犹离见”也。于能见境上不起分别,此无分别心,即是般若妙智。

华屋之门也。

华屋之门,喻出本经。将华屋比喻菩提,门喻般若妙智。欲进华屋,须打开“知见无见”无分别的般若妙智之门,方可进入。

狂心顿歇也。

若能于一切境上不起分别,这就是“知见无见”,则“狂心顿歇”也。

不取无非幻也。

本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自心取自心,即是知见立知,非幻成幻法。幻法,即无明本。不取无非幻,即是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文字不同,意思是一味的。

闻复翳根除也。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譬如击钟,击久声消,再一击钟,响声又起。声尘有生有灭,闻性实无生灭。若唯知声尘有响歇,即无明本。若知闻性常住,不因声尘起灭,则耳根之幻翳即除矣。

归无所得也。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不生不灭之性,众生平等本有,则众生即涅槃相,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也。

灭妄名真也。

若能知见无见,即名妄灭真现也。

全修在性也。

知见无见。能于一切境上,不起分别,即是般若观照,依是而修,即是全修在性也。

觅心了不可得也。心空及第归也。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涅槃岂有形相,即“觅心了不可得”也。(禅录:二祖慧可求初祖达摩为其安心。初祖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思索有顷,答道:“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云:与汝安心竟,二祖言下大悟)又:古德将禅堂比喻为考场,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若参禅明心见性,即是心空及第归。等于考取状元,荣归故里。若悟 “知见无见”之理,即心空及第归也。

子转身而就父也。

子喻始觉之智,父喻本觉之理。始本合一,即究竟觉。即子转身而就父也。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究竟觉是约智说,涅槃果是约理说,岂有二种道理也。

臣退位以朝君也。

臣喻般若、解脱二德,此为修德。君喻法身德,此为性德。臣退位以朝君,即是修德合乎性德也。知见无见,即修德与性德相合也。

父子投机也。君臣道合也

父子投机者,父喻性德,子喻修德,就是说,性德与修德相契也。君臣道合者,亦喻性德与修德相合也。

以少方便疾得成佛也。

若能于五尘境上,知见无见,此即般若观照,有般若观照,即是以少方便疾得成佛也。

缘起无生也。

若能观照缘起无生,顿超二乘权学等见,即是知见无见也。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也。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者,即是无分别之般若妙智,一切法门,皆从此般若妙智上起修,故云众妙之门也。

刹那而登正觉也。

知见无见,约三际不可得,当体即菩提涅槃相,故云刹那而登正觉也。

体得无心道也。

知见无见,不起一念分别,即是体得无心道也。

休也。

若能知见无见,则通体放下,一念万年去也。

诸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也。

诸圣所知,转相传授,没有别的,就是告诉您缘起性空,妄想无有自性。若能知见无见,即时时契会缘起性空也。

一超直入如来地,回头惭愧好儿孙也。

果能知见无见,即是一超直入如来地。回首从前知见立知,迷心逐境,如演若达多,迷头狂走,不胜惭愧者矣。故云:“回头惭愧好儿孙也”。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也。

众生人人本具佛性,一念回光,还同本得。此即本地风光。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只要肯心,决不相赚。所以说,“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也”。

撒手到家何所似,更无一物献尊堂也。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也。喻如到家以后,更无一物奉献高堂父母也。

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无知也。

彻祖说,我所说知而无知者,是从根尘触对,有般若观照,不起分别而说无知,不是从字面上解释,无知识而说无知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也。

就在此见色闻声境上,离见闻分别,此即般若,非别有其他声色奥妙可奉献于君也。

根既不立,尘无所缘,根尘两亡,灵光独耀也。类此句义,不能尽举。唯此四句,摄尽无余。所谓紧要处佛法无多子也。

若能知见无见,则六根不立分别,六根既不立分别,则于六尘境无所缘虑,如此则根尘两脱,大光明藏独耀矣,类似此种形容句子,还能举出很多。唯此四句(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摄尽无余。所谓紧要处,佛法无多子也。

果能一念相应,是为真转全经。

谓果能于一切六尘境上,念念与般若相应,不起一毫分别之心,是为真转全经。(所谓悟时转法华也。)

古德如慈明圆,权大道,栖贤舜,广道者等诸人,于大见道后,皆作此工夫。谓之无心体道,以其是还乡要路。归真秘诀也。

末引古德作证,如慈明圆(即石霜楚圆禅师)权大道,栖贤舜,广道者等人,于大悟之后,皆作此等工夫。称之谓无心体道。(谓离念体道也)以其即是还本有家乡之要路,返妄归之真秘诀也。



  其他相关文章
· 净土津梁跋——彻悟大师语录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