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印祖道风   │ 文章推荐
 

  发露忏悔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障蔽心源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以期无明净尽,圆证法身。况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不生惭愧,不修忏悔。虽一念心性,与佛平等。由烦恼恶业障蔽心源,不能显现。(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忏悔

  临行拜别,他老尤殷殷教诫:“以后写文章不要骂人。造了口业,赶快忏悔。”所以,我的别号曰“僧忏”者,乃纪念领受大师之训示的诚意,又不但我的拙作名“口业集”而已。(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及其印象 大醒)

  入宝山空手而回

  夫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惭愧忏悔止恶修善,即自讼寡过,克己复礼。若能自讼,自然寡过,寡过即克己之实行。既能克己,自然复礼矣。)持斋警策,意甚真切。但须脚踏实地,尽力做去。否则便成妄语中妄语。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世间多少聪明人,皆以唯说不行,了此一生。徒入宝山,空手而归。可痛惜哉,可痛惜哉。(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改过之道

  既知惭愧忏悔,何又依旧行履,恶不见减,善不见增乎。无他,心不志诚故也。倘心主于诚,岂可知而故犯。知而故犯者,以心实无决定改过迁善之诚恳故。汝自己欲为贤人善人,自可远离恶习。不能远离者,系其心不决定,浮游缓慢,则难免仍归旧路矣。(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有关其它文章
· 感应二三事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