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印祖道风   │ 文章推荐
 

  淡泊至诚

  民国元年,《佛学丛报》载师文数篇,不敢用师名,最后一次,编辑人跋语,将师名说出,师知之不愿意,报已排好,只得用墨将师名涂去。直至八年,徐蔚如居士排印文钞,众人始知。师之于名,避之惟恐不及也。一生享用,布衣粗食。民十以后,每岁檀施供养以万计,皆拿来作宏法利生事业,自己的生活仍与从前一样。德腊虽高,有人以补品供养者皆不受。在师的境界,自是大解脱身分,但我们就俗情说,也可说是一个淡字,师对世法,真是淡极了。师于佛法,那境界更非浅学所测,但我们以俗情窥度,似乎一个诚字,也是我们学步的最好方法。即如校印经书,师对一页纸的计算、一个字的错误皆不肯放过,八十高年,又复病目,每一种书非亲身校对不可。既恐误看书的人,又恐对不起出钱的人,师对因果是认真极了。至于接引众生之慈、期望之切、嫉恶之严,皆是认真的态度,也便是至诚的态度。本来般若性海中,原是真实无妄的呀!(大师生西一周之感想 安愚)

  澹泊自甘

  印公老人,一生生活极俭,澹泊自甘,不事生产,亦不积财,故不接一地方,不收一徒弟。居灵岩三年,所收皈依香金,皆归常住。逝后检点遗资,衬施所积,得三十二圆有奇,尚有邮票十六圆在内。盖老人与人寄书,不但邮资由己所出,其书价亦代付给,其有不知者,将谓弘化社为老人主办,赠书当有主权,其所赠之书,必系取自弘化社者。尚不知老人代付若干书价也,此为老人隐德。(记大师之廉德 通亮)

  淡泊

  民十一年(六十二岁),定海县知事陶在东、会稽道道尹黄涵之,汇师道行,呈请大总统徐,题赐“悟彻圆明”匾额一方,赍送普陀,香花供养,极盛一时,缁素欣羡。师则若罔闻知,有叩之者,答以“虚空楼阁,自无实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等语。当今竞尚浮夸之秋,而淡泊如师,实足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若道若俗,获益良多。(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 真达 妙真 了然 德森等)



  有关其它文章
· 各尽其分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