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因果教育   │ 文章推荐
 

  戒潦草之书,恐损福

  手书备悉。汝书过为谦虚,令人怀惭,以后不须如是。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久久或致误事。冯梦华厚德君子,其子与孙皆死亡。前年过继之孙,又复死亡。只一一二岁之曾孙,以为其后。而一家之中,寡妇四五人,亦可谓景况凄惨矣。岂天特酷待厚德之人乎。缘此老一生,喜写草书。与人信札,非用尽心力,按文义推测,则不识者多。其中难免有误,以故致受此报也。汝学医,若习惯过为潦草之书,后来或于医方亦用此套,则危险之极。光故为汝母说,令勿学此派也。实惧后来误事,非仅以不恭为检点也。午餐虽系冷饭,必须煮热方可。倘日常冷食,久则受病,不可不知。(三编·复志梵居士书二)

  大危险中,一声佛号,即无危险。可知从前儒者谤佛之自误误人,其罪深且大也。既一念即蒙加被,则临终之往生,亦可无疑,而固当极力提倡也。信纸印红字,只可略有微微之色,何得直印深红色。即所附字之色,已过红了。况诸恶莫作八字,直成扰乱。老目昏花,均不知为何文。汝作此印,可知不谅人情处多多也。汝自己能看见,有看不清者,或致误事。何可以我之信,令阅者费心力目力,究于自己有何利益,此种俗派,万不可用,用则折福,且招人嫌怪。(三编·复慧衷居士书)

  问:昔曾文正常谓凡人最忌逆臆日后之屯蹇,而读书人此病尤甚,皆是薄福之征,此语是否的确。 答:是的确。 问:又陆放翁家训有云,居乡,以困畏不若人为哲,如何解说,并求指示。 答:既知困知畏,知不若人,何敢与人相讼。讼者皆无此三心耳。(三编·答念佛居士问 周孟由)



  有关其它文章
· 赈灾为因,被救为果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