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其他文章   │ 文章推荐
 

  印光法师文钞·三版封二题词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倘鉴愚诚,则幸甚。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题词)

  附:与高鹤年居士书一

  阁下去冬来山,令作缘起碑记。光以正在打七,不愿属思,故约于四月间,寄至陕西。今于正月初五,接其手书,知尚在南方,故集千五百余字,以塞其责。所惜学业肤浅,不能发挥至极耳。又菩萨示迹之记,系光于光绪十一年住大顶时,每念大士开山,千数百年,了无碑记可考,实为第一憾事。一日至刘村,散步西寺中,见有数碑,皆台山碑,然所说皆不关紧要,不须记录。中有一碑,系一块石板,了无一字。光试取砖磨之,乃元至元七年(一三四一年)依古碑所序之缘起碑也。以岁经六百余年,被水垢封蔽净尽。遂喜不自胜,录而存之。又告会首刘四,令立碑山上。次年北上红螺,后复南至普陀,每忆此事。至民国三年,定慧师来山,嘱彼抄而寄来,一则欲登佛报,一则人欲修普陀志时,叙其事于中,以示大士寻声救苦之一端。今台殿重新,祈居士印净土缘起记时,一并印之,以开发信心。至山,当白修工首人,令其刻碑山上,俾大士一番慈佑,不至久而湮灭。又光所作赞,及赞前小序,一并刻之。茅蓬碑,及此碑,具宜字迹粗大,庶易阅,而复能垂久。倘用高大石料,不但费钱,兼难抬运。似宜用两块碑,合在一处,则石料省钱,抬运便当。但取圣迹昭著,不计样子好看。宜以光意,告与首人。又印时,必须仔细校对,勿令错讹增减。又须圈明句读,以便观览。否则,学业肤浅者,便难领会矣。印出,须寄几张于光,以作纪念。并候禅安。不备。(无门洞决疑,摄身岩辨讹,另书一纸。)(三编补·民国七年)



  有关其它文章
· 阿弥陀佛百颂
· 佛说四十二章经新疏序
· 居士弘法之妙方
· 勿以所现者,拟其品位,观音已成佛
· 有大善根者,方能一闻佛化,翕然顺从
· 观世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
· 息灾卫生预说
· 治疗疾病药方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