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其他文章   │ 文章推荐
 

  在戒疤上作道理,即成舍本逐末,及持戒

  (一)问:佛世时,虽分有菩萨比丘二众,比丘形虽异俗,持戒一依佛制。结夏时,虽离佛独居,亦尚无何等标记持犯,不过各藏蜡人一枚以志之耳。夫然,则求戒之制,固非始于佛世时也明矣。今人既多以戒疤有无判别僧俗,则戒疤关于僧也,盖亦重焉。且戒之数必十二者,毕竟于法有何所表。今世僧人对此,绝鲜有知其所从来者。若不明其出处,及其作用,将焉以答外难。无智陋僧,又焉知戒之可重耶。

  答:佛初成道,即说梵网经菩萨戒。至于比丘戒,乃因有犯而制。何得说求戒之事,非始于佛世乎。至于坐夏之法,特用蜡人以验其戒力之全否,此不过表示人各宜严持净戒而已。如世之行功过格者,居心动念行事,其善恶毕记。其记者,为防非止恶,力修善行耳。非以记为行善止恶之必要也。能时时省察,不记亦无碍。不省察,记亦无益。自己持戒之全缺,自己岂有不知。虽不用蜡人之验,能自瞒乎。自既不能瞒,则佛菩萨神通圣人,与天地鬼神,皆不能瞒。所暂能瞒者唯人耳。而人纵能瞒,戒德元著与不著,人亦可得而知。是则人亦不能瞒矣。但期著力于持戒,不必定欲取验于蜡人也。汝既受过戒,开示苦行,令燃身臂指供佛,以凡夫未得忍,但止燃香而已。此语,楞严六卷末四种清净明诲中已说。梵网法华皆有其说。汝不在燃香供佛上作道理,在戒疤上作道理,即成捨本逐末。然末世众生,事事作假,由有此戒疤,分别受戒与否。今则普通剃发,疤之标帜,固属要紧。其数乃随人发心,何必问其所表。但知此燃香供佛,乃燃身臂指之一少分之苦行而已。北京传戒,燃臂香不燃顶香。有南来参学者,则补燃顶香。今则唯燃臂香,断断不可,以俗人悉光头故。未闻北京已改其燃香章程与否。(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附:上堂法语第(四十七)篇

  处世清净如莲华,生在淤泥不染尘。对境无心绝瑕纇,彻见威音那畔人。

  一切众生,轮回六道。生死死生,生生死死。久经长劫,不能出离。如蛾赴灯,自取烧爇。如蚕作茧,自致缠缚。溯其本因,皆由不知自己一念心性,本来是佛。迷心逐境,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致令罪业山积,生死海深。大觉世尊,特垂哀愍。宏开戒范,普度群萌。于梵网经中,极口劝赞道,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汝等发菩提心,受佛禁戒。必于有情根身,无情器界,了知五蕴本空,六尘如幻。圆脱眼耳鼻舌身意,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从兹一念不生,三际坐断。诸惑尽灭,万德圆彰矣。(卓杖云)

  慧风扫得长空净,佛日依然朗太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法语开示)



  有关其它文章
· 地藏经石印流通序
· 受戒利益由真实持戒得
· 学人修持,莫不以戒为先
· 佛事戒行诚敬为本
· 圆持诸戒
· 戒为无上菩提因
· 戒为苦海度人舟
· 欲出尘累,戒为第一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