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其他文章   │ 文章推荐
 

  钱武肃王强弩射潮发隐颂

曰稽武肃王,降神自上苍。
编民奋义勇,灭巢而诛昌。
鸿功及大业,古今少克当。
受封在吴越,泽国患无央。
拟筑捍海堤,大兴夫农桑。
潮大基难固,祭神祈降祥。
又令诸精兵,强弩射潮疆。
潮徙堤基固,害无而利强。
一诚即有感,射潮成虚张。
盖恐群雄心,犹欲来侵攘。
射潮潮迁徙,藉此慑虎狼。
数十年乱世,吴越颂平康。
至人所计虑,其意甚深长。
经唐季五代,无一处清凉。
吴越儒佛教,阐扬追盛唐。
此际无吴越,纲常悉丧亡。
古今忠义士,无一不表彰。
德惠饫民深,全国民仰望。
永叔性偏僻,辟佛护门墙。
奋志修二史,拟为万古防。
删尽佛徒语,诬蔑吴越王。
致令忠义士,各各怀感伤。
观彼泷冈表,亲德甚炜煌。
修史任私心,大为无忝妨。
大学明明德,格物为总纲。
居心有私欲,难得好下场。
奉劝诸文士,谦抑自审量。
勿矜奇立异,须循天理常。
克念狂作圣,罔念圣作狂。
聪明能克念,万代永流芳。

  附:

  印光法师,为武肃王作射潮发隐颂,函示前来。以武肃王射潮而潮退,乃水神感王保民之德,并非畏王强弩之威。后世无王之德,欲效王之威,未见其可。将来重印文集,应将此意表明之,云云。法师阐明此等真理,万古不磨。又读法师求子三要,处处以根本立论,实有功世道之文。何谓三要。一曰,节欲为强种根基,二曰,积德为发福要道,三曰,善教为人群进化。国人如能切实奉行,虽治平不难矣。说者谓佛教多系独善其身,而以往西方归净土为勖,似属消极,并非积极。如由法师此文,与其文钞观之,实系积极,而非消极。今世之人不察,每以佛教为空虚,以致佛学未能发扬光大,故世道陵夷,江河日下,良可慨也。试观佛学昌明之世,即为人类太平之时。回溯五代时,天下大乱,杀人如麻。而吴越百年,人民老死不识兵革,果由何道以致之。或云,武肃王筑海塘,兴农桑,浚河流,辟水利,使人民富庶,有以致之,此固是也。然根本之道,犹不在此。当时人民不识兵革,实系武肃王保境安民之功。而保境安民,即是不欲称干比戈,广开杀戒。欲减少人类之屠杀,即是尊崇佛教之原理。由此一念之诚,遂无子阳自大之心,而有佛氏知足之戒。武肃王受佛教原理之陶熔,故有此保境安民之善念,此平日弘宣佛化之精神,有以致之。故罗隐劝王讨梁(即朱温)曰,纵无成功,犹可退守杭越,自称东帝。王未从其言。盖恐一旦兴兵北伐,生民必遭涂炭。以一家一姓之尊荣,而使天下之人,皆遭水深火热之惨祸,于理何忍,于心何安。迨宋太祖统一宇内,忠懿王,即秉武肃王遗训,纳土归朝。视去国如传舍,终不使吴越之民,罹兵戈之祸。武肃王之德泽,不独及于当时吴越之民,且流风余韵,传至千余载,至今杭州犹有佛国之称,风俗纯厚,人多善良,盖由此也。武肃王信佛,而一心行善,故积德于子孙,继继绳绳,簪缨不替。且历代隆祀,庙食千秋,此实信佛之报耳。愈至乱世,愈须推广佛学,使人类有互让之美德,而无争夺之野心,庶杀人之祸可免,太平之日可期。今者欧氛正炽,美雨欲来。将来死于大炮飞机者,不知几千百万人。果欧美人士,悟彻中华佛理,放下屠刀,又何不可成佛。此等劫运,全由人造。苟能如武肃信佛戒杀,一意为民之用心,则欧美大战可止,杀祸可消。勿谓佛教属于消极,未能救世,证以武肃王之往事,可以恍然矣。由此以观,佛学实为人类迁善改过之枢纽。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岂仅独善其身,实可兼善天下,佛理之功,岂浅鲜哉。(庚辰秋日,广德钱文选,士青甫,撰于海上寓庐,时年六十有七。)



  有关其它文章
·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