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其他文章   │ 文章推荐
 

  真欲利人,印经书不怕多,关键在流通

  所寄之附录,昨二点钟后方到。以与客谈话久,无精神看。今晨逐一看过。适孟庵来令看,赞叹不置。续钞上本已定,若下本屡附之文多,则二本厚薄不同。宜将此册附于上本之后,则两本适均。附不必定在末后,上本后亦是附,不可决定附于下本之后。现各处款收齐将近二万,用报纸也不过印二万上下。若用毛边,一万只能印三四千部。乐居士之心,可谓尽善,惜不知时宜。光自印书来,尚不用毛边,何况报纸。后以毛太破碎太多,剔出少半作废纸卖,而其纸价仍算于书中。况福建江西出纸处,都遭兵灾,以故只好用报纸。乐盖不知光之本心,万余部书,在印处觉得很多,若分出去,实为甚少。乐之论,系太平时世之常法。光之意,乃饥荒时世之权法。不执一,则二俱合理。一执一,则二俱未善。今说一譬,以明其义。譬如有人于米珠薪桂之时,以十万济饥。以十万有限,饥民无穷,当用稍贱之粮,以期多济时期及穷人耳。若用上等食粮,善则甚善,钱尽后将奈之何。文钞之感发于人不少,非纸好而得。郑哲侯六十岁前,与佛为怨,六十岁看文钞,将从前韩欧程朱之所说,置之度外,极力提倡佛法。可知真欲利人,宜以广布为事。有谓多则被人遭践,有损无益,须知佛经儒书,不能令绝无遭践之事。吾人业力凡夫之书,何能绝无遭践之事。现在中外信佛者多,固不须作此深虑。当念无佛法处之大通家,尚有不知佛法之苦。若曾左李阎,(阎丹初,朝邑人,曾为副相。人极淳朴,不谤佛,亦绝未研究。)皆不谤佛,亦不知佛之人。可不哀哉。祈慧察是幸。此字不可附入文钞。(三编卷一·复德森法师书一)

  钱财在上海者,光俱不要。有力多印,无力少印,再无力不印,均随财力为准,切勿负债,以致棘手劳心也。祈慈谅。凡有信心者,令彼一心念佛,不必以光为念,亦勿特来相看,免得费钱费时,了无所益也。(三编卷一·复德森法师书四)

  所寄之书,除自存受持外,余送通文理,有信心,能恭敬者。倘邪见文人,漫无忌惮,切勿与彼。恐或亵渎,致令获罪。(三编·复王悟尘居士书二)

  此诸书则为普遍开示,以汝之二十元作书价邮费。除自存外,送通文理有信心能恭敬者。若漫无恭敬之人,切莫与彼。免得彼亵渎造罪,反为有损无益也。(三编·复王雨雪夕居士书)



  有关其它文章
· 专修专弘,不出家亦可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