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一心念佛   │ 文章推荐
 

  信愿念佛,不可执理废事

  汝幸宿有善根,于此法门能生信心。然须立深重誓,决不随其余经典知识言教,捨此法门,另修他法。庶可不负此宿根与现缘也。若读诸大乘经,见其义理深奥,或亲近禅教律密各宗知识,闻其所说亲切,遂视念佛为平常,视彼为奇特,捨此修彼,则如稚子捨父母,重病弃良医,欲得成人愈病,何可得乎。汝既看文钞,何不细心体察,何得又有此六种疑问。

  (一)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乃约吾心之本体而言。由其有无量无边之烦恼惑业,必须仗惑业净尽,福慧圆满,有大誓愿之阿弥陀佛大慈悲力为之加被,令其往生。渐次修习,以至究竟亲证此是佛之心而后已也。汝将谓是佛,便不须念佛乎。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若不加磨砻之功,经劫亦无发光之时。错会即是,其祸可胜道哉。至许止净谓诸佛无身,而般若实为其母,即诸佛从智慧而生之义。智慧为六度之首,举智慧则六度无不圆备。则其修持事业功夫,岂笔墨所易显示乎。汝且著实于前所说之敦伦尽分,于后所说之信愿持名,认真行去。则决定可以慰汝人世无常生死难了之念。若只执著一二理性,而遂以事修为徒劳。则恐后来尚有永堕恶道,长劫不闻天地父母之名之时。可不预防而慎修乎哉。

  (二)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往生西方,但不可谓何必更念阿弥陀佛。以观音乃阿弥陀佛之辅弼也。弥陀是主,观音是宾。弥陀如国王,观音如冢宰。善会其意,即可无疑。

  (三)多劫不能成佛,由修自力法门故。须知净土法门,纵临终始闻,能生信愿而念,即可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况未至临终,即已预修乎。

  (四)乩坛多属灵鬼附会。玉仙乃一进士,而知见卑鄙,不堪言状。何足以彼所宣传者,而挂口齿乎。

  (五)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

  (六)吃素不难,贪口腹而欲吃素则难。三净肉及肉边莱,乃为下根人所立法也。祈慧察。(三编·复丁普瀞居士书)



  有关其它文章
· 为何念佛人多,往生者少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