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烦恼对治   │ 文章推荐
 

  欲出尘累,戒为第一

  上堂法语第(五十六)篇

  有慧无福慧不真,有福无慧福不纯。福慧具足成正觉,福慧俱无久沉沦。

  欲成无上觉道,必须福慧具足。欲得福慧具足,须入净戒华屋。法门无量,不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总名出世福德。般若一度,名为出世智慧。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五度无般若,便成住相福德,只获人天小果,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名为波罗蜜。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无五度,虽有觉照,了无施为,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名为波罗蜜。六度互资,法法皆到彼岸。如两手互洗,一一各得清洁。而持戒一度,通前该后,尤为切要。诸佛以能持戒故,福慧两足,得证究竟涅槃。六凡以不持戒故,福慧全无,沉沦生死恶道。欲出尘累,戒为第一,汝等佛子,各宜努力。(卓杖云)

  福慧何曾离当念,持犯原只在一心。

  上堂法语第(五十七)篇

  自心清净了无尘,凡则日昏圣日新。若肯严持佛禁戒,云收雾散见天真。

  真源湛寂,觉海澄清。本无能所之端,岂有凡圣之迹。但由瞥尔情生,偶然失念。遂致识浪陡起,鼓动于真源。妄波勃兴,翻腾于觉海。从兹循流忘返,背智长驰。随生死以漂沉,逐声色而贪染。以向背之差殊,致十界之果报。由迷昧之深浅,判六道之坠升。欲令返本还源,务须制情灭妄。制灭之法,莫善于戒。不持戒,则虽具圣智,全体变为凡情。能持戒,则不离凡情,直下即成圣智。喻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冰水同一湿性,而流结不同者,以其所随之缘,有寒温之各异也。了此则严持净戒,背尘合觉,如丧考妣,如救头然。纵令千圣齐挽留,撒手向前不回顾。受戒佛子,各宜努力。(卓杖云)

  戒网高张为世范,无边苦海尽干枯。

  上堂法语第(五十八)篇

  四宏三聚义无边,罄摄法门妙莫诠。三世如来从此出,圣凡判自犯持间。

  佛说一切法,治一切心。众生之心病无量,如来之法药亦无量。然总举大纲,取要而言,三聚净戒,四宏誓愿,摄无不尽。喻如月到中天,春回大地,万川普印,百卉齐荣。今为汝等,合而明之,三聚者何,第一律仪戒,无恶不断,即第二宏誓,烦恼无尽誓愿断也。第二摄善法戒,无善不修,即第三第四二种宏誓,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第三摄众生戒,无生不度,即第一宏誓,众生无边誓愿度也。只此三聚四宏,十方三世诸佛度生妙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允为佛法之纲宗,入道之轨范。舍此,则圣无接引之方,生莫能度。凡绝修习之路,佛无由成。(卓杖云)

  十圣尚遵如是义,六凡敢越此嘉猷。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法语开示)



  有关其它文章
· 欲海回狂·题辞一
· 受戒利益由真实持戒得
· 学人修持,莫不以戒为先
· 戒为苦海度人舟
· 佛事戒行诚敬为本
· 戒为无上菩提因
· 清净明诲章讲记(憶栖法师)
· 孝与戒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
· 识别正邪 (印光大师文摘)
· 戒杀与吃素 (于凌波居士)
· 三皈传授 (憶栖法师)
· 三归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印光法师)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