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烦恼对治   │ 文章推荐
 

  大悲观音决定有感即应,但勿急躁求应

  奉读慈谕,极谆切,极方便,数载泣歧,一朝知正。今后当一心念佛,普为众生回向净土。其余期图,若俗若真,皆已放下,唯此一著,确可安身立命,自利利他,上慰悲愿,而报鸿恩。乞赐加被,常行精进。兹拟来月或八月再事禁语,默持观音圣号,日期长短,随力随缘。所有关中礼念仪式,及诸疑问,谨陈于后,即请诲迪,只遵为感。

  心常存于修持,关与不关,皆无甚紧要。然须圆通,不可死执,或致心有不安,反为无益。观音慈悲广大,决定有感即应。但不可过于急躁求应。譬如种谷,今日下种,今日即望收谷,便成痴人。而菩萨固有一举念,即蒙加被者。但不可作此种崖板观念期望,则有大益矣。……

  临卧如不成寐,只管忆念圣号,以治之,抑须暂停圣号,静心以治之。(居士问)

  静心念圣号。

  欲念起时,须作已死想,抑作将死想,关中尚有应须注意之事,统祈指示。(居士问)

  事岂能尽指出,唯志诚恭敬,不急躁求灵应。但取心与圣号相应。不求感通,自获感通。否则或至著魔。

  平日屡梦,在屋内飞行念佛,惟被椽瓦盖住,不能冲升,又一日在某寺见一帧水墨画观音像,身眼巨大,至今尚觉怖畏,以上二缘,未知是何罪障。(居士问)

  此梦系好境界。但尚未至业力大消,故仍有碍。见像怖畏,亦无碍。然不得常存念在心。(三编·批念佛居士书)



  有关其它文章
· 儿孙自有儿孙福,岂因他们而误己之大事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