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烦恼对治   │ 文章推荐
 

  自利与利他

  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譬如溺于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增广·与心愿居士书)

  汝尚不能自利,何得便筹度利人之事乎。君子思不出乎其位。须知此心虽好,亦是学道之障。古人云,只怕不成佛,勿愁佛不会说法。汝但自行有得,如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全国。若非神龙,纵得全江之水,亦无所济矣。(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边。二林之语,亦不可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专主自利,非并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增广·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观来书,可谓发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有语病。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二者当以不分亲疏为是。然利他正一愿而已,自利则必须竭尽心力。则自利一边,何可以淡,而妄学大菩萨身分也。(三编·复胡宅梵居士书一)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转念。故后,其子讣来,言睡三日,不食不语遂逝。看此光景,殆非往生之相。是以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过分之狂妄心,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不知。(三编·复潘对凫居士书二)

  问:有以劝人念佛求生为主,自修为助。有以自修为主,劝人为助,并出至诚,功德孰胜。  答:后者胜于前者。(三编·答念佛居士问 周孟由)

  问:弟子德薄才疏,局量偏浅,此后拟即谢绝外缘,在家孝亲课子,虔修净业。倘遇有缘,随机劝化。终身如此,亦无所憾。区区之诚,当荷许可。答:谢绝外缘,在家奉亲教子。随机劝化,实为莫善之务。(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复念佛居士书二)



  有关其它文章
· 初发心人,每以一时精进过度,而后退惰
· 以念佛法门,为究竟自利利人之道
· 利人实为利己
· 志在利人便是修行
· 修行法语·净土篇 (忏云法师)
· 修行精华 (圆因法师)
· 修行语录 (高雄佛学会辑录)
· 劝修念佛法门 (圆瑛法师)
· 成佛捷径 (文珠法师)
· 修福修慧修净土 (文珠法师)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