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大师文集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敦伦尽分   │ 文章推荐
 

  临事当以义为准

  问:有时欲行一事,自觉居心亦似慈悯心,亦似瞋妒心,或慕势贪利心,不行恐损慈悯,行则恐堕情见,当前不能自知念头善恶之轻重,又不能权量事缘利害之缓急,又无善知识之咨决,然则如何处置是妙。

  答:临事当以义为准。否则便成无主宰之人矣。(三编·答念佛居士问 周孟由)

  由国家不提倡教育事,致家庭父母,只教儿女开智识,不与儿女讲因果报应,道德仁义。学堂先生,只知教学做文章,于学圣学贤躬行实践,一句也不提及。以此种先生,从少至老,也不知读书是为学圣学贤。只知道做文章,求功名。及功名已得,则借势欺人,为地方害者,十有八九。为地方益者,但一二耳。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害不小。须知人与天地,并称三才,才者才能。天不知多高多大,地不知多厚多广,人以五六尺六七十岁之小小东西,何可与不可测量之天地并称乎。须知天地虽能生成万物,若无人以参赞教育,则不成世道。(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现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总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淫之理。至于六道轮回之事,念佛往生之法,更无从得闻。以心不注重于道德仁义,因果报应,纵闻亦不生信。以是之故,酿成大劫,天灾人祸,频频降作,杀机弥漫,民不聊生。其有具忧世之心,欲为挽救者,咸皆提倡佛学,而修念佛法门。以此法,实为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如人习射,以地为的,发无不中。此法仗佛慈力,但肯依教修持,无一不成就者。(续编·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



  有关其它文章
· 德才兼备,方是栋梁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