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集 - 莲池大师文集 - 竹窗随笔 - 正文   │ 文章推荐
 

  竹窗随笔注译序

  莲池大师是明代四高僧之一。师讳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杭州仁和人,俗姓沈,父德鉴,号明斋先生,为当世名儒。师生而颖异,幼承庭训,深明大义,以孝行著称。十七岁入县学,德行文章鸣于一时,平素好佛理,淡于世味,戒杀生,祭必素,栖心净土,志在出世。自云“三十不售,定超然长往。”三十二岁时,投西山性天和尚座下出家为僧。受具足戒后,云游四方,遍参名师知识,曾入京城参禅门耆宿辨融大师和笑岩禅师等。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后过东昌,忽有所悟。晚年至杭州五云山结茅而居,名其庵曰“云栖”,所以也有称师为“云栖大师”。

  大师施设门庭,以净土念佛法门为主,倡导持名念佛,后世尊推他为莲宗第八祖。同时主张禅、教并重。在《重修云栖禅院记》中大师自述说:“大都主以净土,而冬专坐禅,余兼讲诵。”表明了这种态度。平素十分注重戒律,所订云栖寺僧约极为严谨,并制定了寺院的日常课诵仪式,为后世所遵循。憨山大师在《莲池大师塔铭》中尊师为法门周孔,推崇备至,谓“师之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至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广运六度,何莫而非妙行?!出世始终无一可议者,可谓法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夫非应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

  莲池大师著作颇多,尤其是《阿弥陀经疏钞》一书,阐发事理一心,至为渊奥,自莲宗建立以来所未曾有。其它如:《楞严经摸象记》、《遗教经论疏节要》、《梵网经菩萨戒疏发隐》、《沙弥律仪要略》、《禅关策进》、《直道录》、《山房杂录》、《云栖遗稿》等,后来被门人汇编为《云栖法汇》,堪称度世之宝筏,法门之圭臬。

  《竹窗随笔》及《二笔》、《三笔》,是莲池大师的随笔集。他在《竹窗三笔序》中说:“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又说:“所感所见,积之岁月,忽复成帙。虽东语西话,宾叩主酬,种种不一,要归于整饬行门、平治心地而已。”可见他这书是仿效《容斋随笔》的。从内容上看,其中或借事抒情,意味隽永;或有感而发,夹叙夹议;或感慨教门中的流弊和败坏;或纠正疑误,论证自己的宗教实践与见解;或阐发他对儒佛调和的主张;或宣扬净土及因果报应等。辞约而义丰,言简而意赅,每一则都能给人以深刻新颖的教育与启发,读之可以使人辨别是非,端正知见,消除俗念,促进道心,可谓获益良多。

  福建佛学院演莲法师,执教二十余年,见解深邃,闻思不断,悲心深广,勤于笔耕,弘法利生,不辞劳倦,鉴于时人古文程度有限,往往存在文义理解方面的偏差与困难,法师巧施方便,进行白话注译,以期有效地帮助学人通晓祖师深意,进趣圣道门阶,自他二利,功不唐捐,乐为之序!

  二00三年七月十五日 佛欢喜日 演莲法师

  《竹窗随笔》注译序

  莲池大师为明代高僧,淹通宗教,力倡净土,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其崇高的地位。师著述宏富,全集称为《云栖法汇》,有金陵刻经处刻本。其中《竹窗随笔》流行甚广,脍炙人口。它的主要特点:一、见地圆融,深入浅出,言近而旨远。深入固不易,而又能浅出,非于教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者莫能办。二、补偏救弊,苦口婆心。每则皆有感而发,富有针对性。而且这些时弊,于今尤烈,更具有现实意义。读之能令人辨邪正,明是非,正知见。循此而修,自能找到入佛的康庄大道。尝见许多善男信女因入门不慎,罔别邪正,终身成为门外汉,乃至沦为外道而不自知,埋没慧命,多么可痛。因知此书实入道的津梁,学佛的明灯。其实,书中每一段话,就是一次开示,读者如能把每一则都当作为我而说的开示,自当更感亲切而受用不尽了。

  《竹窗随笔》、《二笔》、《三笔》三卷,凡四百二十七则。莆田广化寺演莲法师研读多年,深感受益。考虑到现代有许多文化较低的学佛道友不熟悉文言文,难于普及,为自利利他,善与人同,花许多时光,译为口语,以利流布。并加注释,博搜广罗,煞费苦心,令人感动。移译能达到信、达、雅的程度,自非易事,虽未臻尽善尽美,但已竭尽心力,深堪赞叹。今将付印,嘱缀数语,勉成此文,用志随喜。

  庚午上元莲婴智坚谨序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竹窗随笔序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