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假使你供养恒河沙数的佛菩萨,不如你自己坚定勇猛来求正觉。《普贤行愿品》说:“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如佛所说的、如善知识所说的去修行,这是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比如扔一粒米给麻雀吃,那不是供养麻雀,而是供佛了。只是佛教才有这种平等);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指千万)那由他(指万万)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不如法供养的不可说分之一也赶不上),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这是说在一切供养中,用如说修行等等佛法作为供养,是最殊胜的。所以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正是法供养。为什么法供养功德最大?因为诸佛所重视的是法,更因为依照佛、经典与善知识的教导去老实修行,就可成就正觉。这是诸佛出生的地方,所以实行法供养就是圆满成就了对如来的供养。
○法供养
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以前财供养无量功德,比今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是名法供养。(利益众生、摄受众生,名法供养者,必因说法方能利益、摄受,即是以法供养如来也。代众生苦,名法供养者,因发大悲之心,方能代众生苦,亦是以法供养如来也。勤修善根,即是勤修善法也。菩萨业者,即菩萨所修之法也。)(《三藏法数》)
以素怛缆,或毗奈耶,或阿毗达磨,或亲教语,或轨范语,或传授藏,或余随一可信者语,于他有情,能惠能施,能随惠施;能弃能舍,能遍弃舍。是谓法供养。(《法相辞典》)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