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法藏说:“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这一段全显觉他与自觉不可分割的关系。前面赞佛用“一音声”使一切众生各个都了解,因此法藏发愿能有同样的功德,也能用清净音声宣扬妙法遍及“无边界”。界有两个意思:⑴空间。此处表国土;⑵别类。例如三界,世俗常说的政界、商界、各界人士。界是用来表示人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类别。这里的界字包括这两种涵义。由于佛的音声清净,是从佛的智慧海中自然流出,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妄想执着,所以能够法音宣流,传播到一切世界,饶益无量无边种种不同类别的众生。为了无限的利他,所以愿求无边的功德。
广演妙法,首先是“宣扬戒定精进门”。戒定精进是六度中的三度,还有忍辱、禅定、般若,这用三度代表六度。戒是三无漏学(戒定慧)、六度万行的第一位,是宝塔的第一层。在无佛之世,众生要“以戒为师”,可证戒律极端重要,所以法藏所愿说法利生内容中第一个字是戒。可是教化众生仅仅前五度是不够的,必须以般若为前导,所以紧接着就是“通达甚深微妙法,智慧广大深如海”等等。甚深微妙的法,那就暗指智慧。除了教化众生能行前五度之外,还希望众生能够通达般若才是法藏的本意。为了众生通达般若,那首先必须自身的“智慧广大深如海”。这正表明觉他必须先自觉,为了觉他才觉自,所以不同于二乘。
○持戒念佛看经论,察过去习勿自欺
不仅修持,还要改正缺点,想想夏老师的话“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为什么还有下一句。“持戒念佛看经教”就是“勤修戒定慧”。要融会贯通。“念”就是“定”,当然“戒”“慧”也包含其中。“察过去习毋自欺”就是“息灭贪嗔痴”。“信”很重要,“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前八字做到就往生,后八字做到就是大菩萨。…
念佛是核心。其余是辅助,也不可没有。不持戒是个漏器,多少功德都会漏光。不看经教,行而不解,只是迷信。古德说:“行而不解,增长无明。”不但无功,反而增过,所以必须行解相资,使理解与实修互相促进,两方面自然慢慢增长起来。所以“念佛”是核心,同时一方面持戒,一方面看经教,读诵大乘。要多闻法,要多思维问题…。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