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即自思惟”,阿难见佛现希有瑞象,放空前殊胜的光明,他内心中就在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色身所具眼耳鼻舌身五根。“悦豫”者,是喜乐。显得欢乐愉快,而且非常“清净”。“清净”,根据《宝积经》说:“如来身者,自性清澈。何以故?如来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如来身者,出过世间。何以故?不为世法之所染污故。乃至如来身者,如净镜中微妙之像。如净水中明满之月。”《宝积经》就说:如来身是本性的清澈,本来就是清和澈。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久远以来已经远离了种种的烦恼、污垢。而且“如来之身出过世间”,佛超过了一切世间种种妙的德相。何以故?因为佛不为世法之所染污故。
天人之身就妙,色界比欲界更妙,无色界又妙,他也清净,离开了色相。因为他还有所执着、染污,虽然入了非想非非想这个大的禅定,可是就像冻在水里的鱼一样,只是不能动了,一天水开冻了,鱼还是鱼。所谓入这种天寿八万劫,他以五百小劫入定,最后五百小劫出定,他又活动了。所以都是有垢染,不是彻底清净的定,如来远离这一切,出过世间。“如来身者,如净镜中微妙之像,如净水中明满之月”。就像镜子里的那个像。大家回去照照镜子,就看到镜子里有个跟自己一样的我,那个我有实际东西吗?没有这些肠子、肚子、血、汗、眼泪等等。“如净水中明满之月”,就像一池净水所现的光明而圆满的月亮一样。
注:非想非非想处,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无如下地之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俱舍颂疏世间品三曰:“非想非非想天,谓此定体非前七地粗想,名为非想。若想全无便同痴闇,有细想故,名非非想。”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