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故众生本有性体,即诸佛所证法身,解释?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一念之间圆满一切愿,所以往生法门之殊胜难思,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只有《华严》的道理才能解释,是一位一切位,一真一切真,一圆一切圆,乃是最圆极顿的妙法。

《净土生无生论》说:“一真法界,即众生本有心性,此之心性,具无量德”、“故众生本有性体,即诸佛所证法身”、“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而此心性,竖贯三际(过去、未来、现在),横裹十虚(方),佛法生(众生)法,正法依法,因法果法,一念圆成”。可见众生的心本具万德,即是诸佛法身,也就是法界圆融的妙体,所以佛与众生、正报(佛菩萨等)依报(国土)、因与果等等一切法,都在我介尔一念心之内,只要一念相应,一切圆满成就。

所以这是无上圆顿之法,如斩一把丝,一断,一切丝都断。又如染物,一成,则染缸中的所有东西都已染成。是“一成一切成”,一即是多,多就是一。上品中说到文殊大士成为一切诸佛的父母,只因“了了见佛性”。《净土生无生论》说:“行者念佛之时,此心便是圆融清净宝觉。”此心是佛性,也是法身,所以念佛时就是相应时,一切圆满,丝毫没有欠缺。只有在圆顿教中才能理解这些,不然就只能像渐教那样。渐教像登山,也很好,大家也很适应。登山者,上一步就高一步,看得广一步;再上一步,又高一步、广一步;但是最后登到山顶所能看到的境界,在半山中你是不能知道的。净土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佛说法一个相应,一念之间所有的行愿都得成就。所以这一切大士,都是到了果位而示现因地的,由于弥陀的善巧方便加持,都能成就超过十地诸圣的一切行愿。

○《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文节选

佛与凡夫迷悟差别之相,就譬如彼天上之云和地上的泥土。而其所以称为‘究竟不二’者,这是说若是根据迷悟之相貌而言,则虽然真性不二而相貌差别则有二;若是约体性而论,则相貌虽然有二而真性不二。这是因为诸佛乃是悟得众生心内本具之诸佛,众生乃是迷昧于诸佛心内所含摄之众生。诸佛之所以彻悟者,乃是悟得众生本自具足的性体、性量、性具也。众生之所以迷惑者,乃是迷昧不知诸佛所证得的性体、性量、性具也。心性之微妙不可思议,岂有可能受其迷惑,虽似迷而其本性不迷,如此才可以说本性有存在。是故众生本有的自心‘性体’,即是诸佛所证的法身,众生心之‘性量’即是诸佛之报身,众生心之‘性具’即是诸佛之应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一一合会亦可了知。



  其他相关文章
· 要消归自心,把圣意融化消归到自己的本心
· 禅宗初关开悟只是短时伏了无明,能见法身?
· 法身无相无不相,执着法身不可以相见,对错?
· 实相无相无不相,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