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必生,是净念?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无量寿经》汉译本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佛。本经〈三辈往生品〉:“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定生彼国。”《汉译》本第十八愿:“我作佛时,诸佛国人民,有作菩萨道者,常念我净洁心”,法藏比丘说,我作佛的时候,他佛国的人民有行菩萨道的,念我的净洁心。念阿弥陀的净洁心。“寿终时,我与不可计比丘,飞往迎之,共在前立,即还生我国,作阿惟越致”。等他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带着无量的圣众,站在他的面前来接引他。他就随佛生到阿弥陀佛国土,作阿惟越致,就是不退转。

那这里就是很低的水平,很多惑都没有断,所以还是凡夫,就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虽然是凡夫,可他是阿惟越致,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所感。在我们这个国土要不退,那要很高很高的境界,至少要到小乘的初果以上。这个去了就是阿鞞跋致。所以蕅益大师赞叹:说他是阿鞞跋致,他是凡夫;说他是凡夫,又是阿鞞跋致。十方世界之所无,所以称为不可思议。

《汉译》中的“净洁心”就指的是“清净心”。本经“以清净心,向无量寿”《汉译》本是“念我净洁心”,自心他心,同一清净。故常说:欲净土者,先净其心。所以佛叫做无量清净佛,佛心是无量清净心,这一切功德庄严总起来是一法句,叫做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就是一句佛号。所以发大乘心的人,持名念佛,临命终时,得到佛的接引往生。所以庄严清净,也就正符合本经的宗旨,本经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个清净句,就是无为法身,代表的是实际理体。从实际理体这个清净句流现出三种庄严,而三种庄严同入到一清净句,就是清净心。所以展开就是无量庄严,退藏就是一清净句,就是清净心。这就是经题中“庄严清净”的涵义。”

按语:《阿弥陀经》言念佛得一心不乱者,临终佛必来迎。蕅益大师将一心不乱又细分为理事一心,而事一心又分为断惑事一心及伏惑事一心。虽一心不乱念佛功夫的跨度非常大,但皆可称为净念。依天台六即佛而论,只有究竟即佛为究竟净念,以下者皆为相对净念。正因念佛人净念功夫有差异,故往生极乐品位才有不同。名字位凡夫,净念功夫最差,若能信愿之心决定,仍可在临终最后念之际,以“大心”净念得以往生。世尊在《大智度论》有言,“是垂死时,心决定猛健故,胜百岁行力,是后心名为大心”。而此“大心”以决定故,即是“净心”,念佛人临终以此心念佛,即是决定“净念”。详见《何以“行恶人好处生,行善人恶处生”?》一文。



  其他相关文章
· 很多信佛的人,都是把佛主比作他教上帝了
· 临终十念非弥勒所问经十念?十念功成是哪十念?
· 为何十念法可以往生不退转?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 见佛决定,往生决定;名字位如何见佛?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