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心作心是为净宗第一义谛,一切法门亦如此?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此经“大乘”二字,结合净土法门,何以见得能乘也大、所乘也大呢?所以我们都要消归自己,不就是说食数宝。“大乘”我们也可以用《观经》的两句话,最简单、最明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为净宗的第一义谛。而且推广一切法门也都不外乎这两句。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能念的心,本来就是佛,那能念的心就是能乘的,能乘者大。它是佛,还不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所修所行是心在作佛。这是作佛的法,不是作别的,要成就的是佛,故所乘者大。所以本来能念的这个心就是佛,现在所乘坐的也是佛,这不都大吗?所以能修者,即“是心是佛”的心;所修者,即“是心作佛”的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也可以说,能修者,即“是心是佛”的佛,所修者,即“是心作佛”的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所以“自他不二”,就能所“自他宛然”。

“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个很难懂,我举一个很浅近的物理学上的例子,这个磁场:两块磁石相吸就发生磁力线,有好多条条,当然可以说都连起来,一头连到北极,一头连到南极,构成一个磁力线的图,称这个为磁场。比方佛是一块磁铁,我们众生有佛性,就跟铁有磁性一样。磁性是什么?不可得。但是磁性有作用,一切发电机、电动机都靠磁,不可得而妙用无穷。佛性也是如此,那比磁性更微妙了。但众生是什么情况呢?你这磁是乱的,电磁走的轨道都是乱的,这个这么走、那个那么走,把自己的作用互相都抵消了,所以它就没有作用了。但是摆在另外一个磁石的旁边,受到那个磁场的引导,电子就都走好一致了。要靠咱们修行。这是用磁作譬喻来解释一下“自他不二,自他宛然”。那么本来是铁,还没有磁化,由于磁的作用,使得它这个电子的轨道都规律了,于是乎现出磁性来了。本来都有磁性,是同样的东西,是平等的。但一个是磁,一个还是铁,这个差别又宛然。可是经过磁性的诱导,这电子的轨道都顺了,又成了磁石,又都一样平等了,所以宛然又平等。自和他,生跟佛是宛然,生跟佛又平等。本来是一样,可是一个迷,一个觉。迷,这些妄念,就是乱动的东西不妄动,恢复到本来次序,跟佛一样了,平等,“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而且在磁场中,看见两块磁石,有自有他,可是磁场只是一个,你说这是谁的磁场?所以自他又宛然,又不二了。现在两个都是磁石,但是恰恰两块同时在这儿出现。

所以通过这个譬喻才能帮助我们体解,自他不二就是生佛不二,生佛不二可是又生佛宛然。虽然“能所不二”,我们能修与所修也没有二,我们又离开了能所。所以有很多修行,都是没有离开能所。而现在这些修练,练这个功、练那个功,完全都在能所之内,自己是能修,这个功是所修,这个能所是对立的。一有所,就没有道了。所以观音菩萨的反闻,就是“入流亡所”,先把“所”要忘掉。所以大乘,刚才这个解释,“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跟所不二,都是佛、都是心,然而“修证不无”。虽然本来是佛,修证才能证明它不无。“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南岳怀让见六祖,问他:“什么物,怎么来?”回答不出,多少年之后才能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后来六祖就问:“还可修证吗?”他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要去修证那不是没有,但是要染污就没有了。所以六祖印证,“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所以“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超情离见,强名为大”。这一切情见都超过之后,才是这个大。“大也无名”,不可以用一个名字来概括它,只是勉强把它叫做大。以此为能乘所乘,勉强名为大乘。故经题中,以大乘为譬喻,来说明全经的大旨。全经这一个法门,就是如此,能乘者大,所乘者大,能乘者,皆是心、皆是佛;所乘者,皆是心、皆是佛;皆大、绝对待的大,勉强叫做“大乘”。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阿弥陀”这三个字,就是密语、就是咒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