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说似一物即不中?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又“大”字,指的是本体。是从体上得名,以常和遍为义。“常”就是三际一如——过去、未来、现在,没有生、没有灭;“遍”,就是遍一切处,没有一个地方不遍;“体”,没有边沿,没有穷尽,也没有一切对待。这个大字,是其大无外,没有边,同时又其小无内。所以佛教是极微妙。我常说:这是“大安乐法门”。这是一切不能相比的,我们总是在执着里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才是“大”。是“绝诸对待”。有大有小,都是对待法,没有对待。所以横该十方,从空间说,就遍满十方;从时间说,就竖通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有一法先之”,从时间上说,没有一个法在这之前,所以叫做大。“唯此先于诸法”。例如梁武帝时傅大士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你说天地,宇宙就出来了,有个东西在宇宙之前,它无形,本来就是很寂寥的,都是形容这个“大”字。所以“强名为大”,勉强名之为大。这个大字包括其小无内,也就是个勉强的名称了。如《涅槃经》说:“所言大者,名之为常。”所以爱因斯坦说,空间、时间、物质的这些概念,都是人类的错觉。有大、有小、有东、有西、有南、有北,空间的这些概念。时间的概念,过去、未来、现在、多少劫,一刹那就是短,一劫是多么长,所有物质,都是错觉。又《涅槃经》说:“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这是形容这个大。所以佛法要发挥起来,那是无穷尽的。智者大师当年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说“九旬谈妙”。要这么说,一个字可以穷劫说不尽;要简化,维摩诘就默然。……

南岳怀让见六祖,问他:“什么物,怎么来?”回答不出,多少年之后才能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后来六祖就问:“还可修证吗?”他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要去修证那不是没有,但是要染污就没有了。所以六祖印证,“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注:此文是选录两段有关自性本体的描述文句。傅大士说“有物”,而怀让却言“非物”,如此来说,岂非自相矛盾?古今大德皆常引用两家之言,如是看来两者定当无误。佛法真是玄妙,令人匪夷所思。初学不妨细细思维。《涅槃经》所言“常乐我净”,初学也常见。但往往执其为实,不知圆教四门,门门无碍,方是祖师大德话语处。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心作心是为净宗第一义谛,一切法门亦如此?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