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弥陀名号体含万德,念它就能召德就入实相?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既然如此,治世语言都跟实相不相违背,万德洪名会不是实相吗?《圆中钞》说:“四明云:‘圆极之果,所有名字,一一不虚,究竟成就,盖其所召,皆极真故。’故《大经》云:‘世谛但有名,无实义。第一义谛,有名有实义。佛是究竟第一义谛故。’又今弥陀既已证乎究竟第一义谛,故一称嘉名,万德齐彰。弥陀万德慧日,既已俱体齐彰,众生黑暗罪瑕,自然当念消乎尘劫,罪性本空,虚而不实者既销,则称名功德,福等虚空者自生。”

四明法师说的话:“圆极之果,所有名字,一一不虚”,最圆满、登峰造极成就之果,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觉的佛啊!这个名字都不虚,是究竟成就。佛是究竟成就,佛的名字所召的德,都是极真实。“世谛但有名,无实义”,世谛来说,只是有个名字,比如茶杯,有这个名字,我一撒手茶杯就碎了,它没有实义。第一义谛,有名字、有实义。“佛是究竟第一义谛”,佛是证了第一义谛的,这个佛名就体含万德,它也就是实相。所以一称嘉名,就万德齐彰了。弥陀的慧日一照,众生的业障就消除了。所以佛与万德最真实的第一义谛这名号,就是不二。那这样我们就看到莲池的意思是说,一切都跟实相不相违背,我们这句佛号也不违背,《圆中钞》又这么一提。而且一称名号,功德尚然,况本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者乎!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得纯熟,万缘放下,能所顿空,就是无住。心中无所住,念来念去什么都忘了,一切尘缘都没有了,可是无住的时候,于一切万缘放下,一句佛号还在相续不断,朗然明白,即是生心。这个心还在生生不息。这本来是众生份上所行不到的地方,要达到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要别教的菩萨,圆教初住以上才能达到。现在就是这样的凡夫,父母所生之身,具有种种缠缚凡夫的生灭之心,因为你念佛,念到别的都不想了,就只剩一句佛号了,这样就暗合这个无住生心的道妙,不要去行那个无住生心,不行而行,无到而到。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所以我们念佛的人,要有这样的理解,念佛自然而然也就恳切了,也就有了动力,也就殊胜了。所以持名念佛就是实相念佛,念念是般若放光。而且密教所说“声字皆实相”。密教观字种,也就是《观经》讲观佛白毫,都是色,都属于字;念佛和念咒是声,声和字都是观实相、念实相。所以这么来看,念佛跟念实相,也本来不二。但是我们下手就是老老实实念,不知不觉,暗合道妙。(注:试问,演员排练中数次称念佛名,其功德多少,灭罪如何?)



  其他相关文章
· 华严示诸法何故事事无碍?唯心回转善成门
· 为何十念法可以往生不退转?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