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黄念祖居士内部学修开示》
实际上说的这个实相无相,到底是“有”还是“无”啊?这不落在四句之内。什么叫四句呢?说“有”是一句,对这有的,极乐世界是有的,咱们的世界是有的,说“有”是一句;说“无”,说空是一句,没有,虚妄,这是一句。当然都不对,说有也不对,说没有也不对。再说,也有也没有,就是亦有亦空,亦有亦无,也有也没有,这第三句了。还是不对。再一句呢,不是没有不是有,两个都排除,还是不对。就这四句。所以说法要离四句,我们体会也得离四句。所以上次法源寺那个讲历史的方馨,她就讲没有极乐世界。她就跑来问我,她说:“你说极乐世界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怎么个有?是真有,还是什么什么有?”我说:“极乐世界的有,不在四句里头。”她就没法来和我辩论了,不在这四句里头。
但是,我们一起心动念就在这四句里头。你落在四句里头,就错了。不落在四句里头,请问如何想啊?目前呐,你先别管,你先暂时承认下来,落在这四句里头就不对。那这么样的话,你所体会的实相无相就是没有,不是那么讲。那么《金刚经》和咱们《无量寿经》并无矛盾,你现在先这么接受下来,就很好。一落在四句之内,就会发生些错误,就发现这跟这儿有矛盾呐。四句是不对,你要是倒过来,你要对了之后,四句都对。所以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能理解的,这是极为微妙啦。
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也有也没有也可以,说不是有不是没有也可以。你要不对,你怎么说都不对,你要对,你怎么说都对。所以它,是则总是,不是总不是,你没有悟之前你怎么说都不是,你悟了之后你怎么说都是。这不是不讲理了吗?悟了的人怎么说,不是你所体会的那个有与无,也不是你体会的那四句里头。
良遂有一句话:“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大众所能知道之处,我良遂都知道;我良遂知道的那个地方,你们不知道。所以上次跟郑祥奎【音译】说了一下,我说:“你知道的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他就炸了,他就跑去和李祥光【音译】研究,李祥光就说:这恐怕人家是三昧,咱们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境界。其实这不是什么三昧不三昧,就是这个良遂的话。良遂直说了,他就范围广了,他说众人,那就包括一切人了。我就说过郑祥奎嘛,我说:你知道的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怎么解释啊,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在生灭里头。所以良遂总知,良遂所知道的东西,离开生灭,所以众人不知。所以众人不是就总不是,良遂他是他就总是。就差这一点儿。所以这个就把所谓的《金刚经》和《无量寿经》这一些矛盾呐,我这个插话,就明白了,这个不再说了。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