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法师
发大乘菩提心
上生经疏题序中窥基大师说;“诸天胜妙之处,佛经中介绍了很多地方,一生补处菩萨,何独求居兜率?”他解释说;“知欲乐之满足,容易养求厌离心,同时此天 ,也有菩萨居中劝化故!上界、恶趣,既无佛现,不如知足故,三际诸佛,皆同住故。
兜率净土,利益如是,故应发大乘心,求愿往生。何况求生兜率净土,修行方法不难,欲求速成菩萨道者,应以此土为皈依处!兹特简介修行方法如下:
经云:“若有比丘及诸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 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戒,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 ,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段经文,佛从心行方面,提示的修法:一、是意业方面的修法,这也就 是发大乘心。其一、乐生天者,为得亲近弥勒慈尊故。其二、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求大菩提果,必于大菩萨所,听闻大囧琺,修胜行故。其三、欲为弥勒作弟子者,愿于浊世,作善利行,效弥勒慈心,广救济政。
二、作是观者下,是属行修方面的启示,修行应从持戒做起,所以佛要修弥勒净 土法门的行者,应从合手人伦道德的方面着手,所谓五戒、八斋、具足戒、都是维系身心,远离恶业的修法,身能持戒,心就不放逸,而精勤道业,但菩萨所以修行,旨在救度众生,所以为了接近众生,不求断于烦恼结缚,所谓“留惑渊生”是也。但身口意三方面的十善业,是要认真修持的,因为这是生天的基本要求。
以上经文所示,是佛指示我们起修的心、行准备。使我们有了正确修行认知后,再来提示正式修行方法。
修往生净土行
上生经云:“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 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 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功德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 花上,结跏趺坐,弥勒菩萨,放光接引,花开见佛,得闻佛乘。”
文中自“精勤修诸功德至读诵经典。”为六事修行法,其第一事,修诸功德者, 窥基大师谓“即供三宝之敬田,孝顺父母师长之恩田,及布施贫穷之悲田等三种福田 所作业。”修菩萨道者,修此三种福田,自然会得莫大的功德。第二、即“坚持诸戒行,自住轨则”等,行者若能于所受五戒、八戒、具足戒等,依律严持,自能具足威 仪,心不妄动。第三、即修饬道场,使整洁庄严,令人见之生恭敬心。第四、香花供 养,是为对佛菩萨表达敬意,人能广修供,自能增长福德,第五、三昧正受,皆正定摄,此之正定,从闻思修得,行者心注一境,离诸邪妄,智慧生矣。第六、读经乃修 慧必具之行,盖经诠慧学,不读经无由增慧解,舍此慧解,欲悟诸法真理,难可得也 。
综上六事,修诸功德,布施行也,不缺威仪,戒学所摄,行三昧、入正受,则定学是,读诵经典,乃慧学也,三无漏学具足,福德智慧增上,是为往生净土,上品资 粮!加上念佛形像,观想念佛也,称弥勒名,持名念佛也、正行功夫于焉具足,正助行两皆清净,弥勒慈尊,放光接引,自是顺理成之事矣。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