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同修他提的问题,这位是蔡居士,他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目前,现代社会多数夫妻不愿意生养儿女,因此少子,男孩就少了。若只有一个女儿,以后出嫁了,男方夫家又不愿意祭祀女方家的祖先,请问这如何处理?
法师:这个问题是个因果上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没有限制生育的,都希望多儿多女多子孙,常讲多男女你的家族才会兴旺。为什么?这是时代不一样,过去是农业社会,需要劳力,所以人愈多愈好;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态了,儿女多的时候负担太重,有这种关系在。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要随顺自然的法则才好,不要限制。
在佛法里面讲,儿女跟父母有一定的缘分,没有缘分不到你家来,到你家来,跟你有缘。可是缘有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现在的社会,全世界,不是哪一个地区,小孩难教,而小孩悖逆父母,这什么原因?我们平常待人接物布施恩德太少了,跟人结的怨太多。占人便宜的事情干多了,那就是负债,他来讨债的,我们施舍、布施的时候太少,就这种原因。你晓得这个关系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待人要厚道,要布施恩德,要多多去照顾别人。将来你的儿孙报恩来的多,还债的多,不是来讨债,是来还债、是来报恩的,孝子贤孙,这晚年才真正有福。都与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密切关系。所以,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决定不能做,符合於道义的愈多愈好。
钟博士:所以欲要子孙多,就多行好事、多积阴德,谢谢师父。蔡居士第二个问题说:一般信众纵然听经闻法,而当面对亲属死亡的时候,依旧是不知如何处置,甚至将遗体放入冰柜,可否请师父详细的慈悲开示。
法师:这个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为什么?这是关键的时刻,关系他来生到什么地方去。在此地,我们这个身命结束之后,来生往哪里去,这是关键的时刻,比什么都重要。古人有一本书叫《饬终津梁》,专门讲这个理论与处置的方法,文言文写的,可是民国初年有白话文,翻成白话文叫《饬终须知》。我的母亲那个时候往生,之前一个月,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仔细念了一遍,重要的部分我用红笔把它划起来。我寄给我弟弟,在上海,我母亲走的时候,家人就完全依照这个书去做,非常如法。这个本子流通也很广,我们协会就有。所以家里有老人,老人年岁大了,不能不注意这桩事情。当然最好要劝老人念佛,年岁大了,一切都放下,就准备往生。能有这个心念,不贪生、不怕死,这个心念是最好,他不会有浮躁,他会很平静、很平和,走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瑞相,决定不堕三途;如果念佛,肯定往生极乐世界。念佛人一心,不要想,什么都放下,就天天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比什么都好。
钟博士:谢谢师父。师父把《饬终须知》换了一个更好的题目,叫做《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我们协会上面有流通,有师父的批注,欢印大家去索取。(修学六和敬-憶栖法师)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