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佛学问答集 - 正文   │ 文章推荐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观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先引用某法师的开示:

  当你的心想佛的相好光明,你的心就应现佛的相好光明,不是你的心当下已经成佛,断烦恼证菩提,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你想佛的庄严貌相,佛的庄严貌相,就应现在你的心中。诸位!请你抬头,看前面庄严的佛像,当你看见庄严的佛像,佛的庄严圣像,就会应现在你的心中,你的心相就现出佛相。就是如此。好!当你想你的父亲,你的心中就应现你父亲的貌相,当你想念母亲,你母亲的貌相,就应现在你的心中。所以你要想佛或是想父母,或是想太太、想先生、想子孙,都是你的心在造作。想阿弥陀佛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若想父母、想子孙、想名利、想金钱、想财宝,就相应生死轮回。这样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想什么,要念什么,你道理知道了,所以想什么念什么,会使你六道轮回,继续受苦受难你也知道了。这样你的心念要想佛菩萨,还是想感情名利?当然想佛菩萨啊。

  按语: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既然言是法身,故非入非不入。若想精准释文避免让人误会,必须连带“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关键一句作详细解释。看似浅显,实则最具玄妙,义理深远,可谓净宗理论精髓,亦是整部佛法中最为关键的理论之一,千万不可看轻。《观经》这几十字,实则诠释的正是净宗念佛往生原理。很多念佛人虽然修行数十年,但对往生原理仍然一知半解,多是持着心外取法心外取佛观点,稍有不慎即入本愿法门误区,难辨真伪。虽然事修也能往生,但义理不可偏差。历代祖师大德相关疏钞注解中,唯以智者大师疏知礼大师钞之《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解释得最为圆妙,净宗学人不可不读不可不精研

  虽言诸佛法身入众生心想中,但众生就算不想诸佛,种种颠倒妄念,仍不离诸佛法身。虽言入众生心想中,实则当体即是,非入非不入。众生尽管一念妄念,但仍具理事三千,念念中悉皆具足,故成佛作祖或六道轮回唯此一念。若能一念顿断诸惑,观此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虽是他佛现,亦是自佛成。此中有感应之理,亦有事造理具之妙,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全他即自。《观经》本是主修十六观想,次第修持可见化佛可见报佛,借此他佛成就自身,何言你心当下不能成佛,不能断烦恼证菩提?持名念佛亦是出自观经第十六观之劣观,其念佛往生原理皆在观经,皆在心作心是。十六观属观想非观像,约心观佛,次第修观,次第断惑证真。若言观像,第九观佛报身要去何处见像落心中而令想成?若想深入净宗,知礼大师《妙宗钞》是必看之书。

  附文:《净宗精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何解释?》。



  其他相关文章
· 佛与凡夫分别不同处;无分别智,复离五相?
· 念佛人临终所见弥陀,为是自佛,为是他佛?
· 自心与佛心及众生心性之间的关系 一室千灯?
· 念念具四分 念念成形 念念遍法界
· 慧能大师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多被误解?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