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他是在光碟里面看到一次谈话,说到在家居士受了五戒不宜搭衣,他说心里还有些不了解。在《佛教念诵集》中有一节是受居家二众五戒仪规里的一段,诵偈是“善哉解脱衣”。
答:这个不行,这个是有问题。搭衣(搭缦衣),在家居士搭缦衣,受菩萨戒才可以,受五戒没有,三皈、五戒没有衣,可以穿海青,没有搭衣的。如果说是这个念诵本里面,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这个不可以的,我们一定要看戒经。
问:他说在念佛堂执法器的在家二众?
答:不可以披,可以穿海青,一样敲法器,这个没有关系,甚至于做维那都没有关系。在家居士可以敲法器,可以领众,没有受菩萨戒不能搭衣。在家居士升座讲经,没有受菩萨戒也不能够搭衣,这个一定要懂得,这个衣是代表佛陀的一种标志。
问:弟子受五戒领了缦衣,但从未搭过。《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中说:“受五戒者,应搭缦衣,系五直条,不是一长一短之五条。今则一长一短之五条,二长一短之七条,每每乱搭,实为僭越”。请问义理上是如何?若不行搭,应如何妥善处置缦衣?
答:印祖这个说法是方便说。戒经里面讲得更严格,五戒没有衣,五戒是在家,叫白衣,三皈五戒;缦衣是受菩萨戒才有。菩萨戒有缦衣,就是没有格子的,这里讲的是对的,五直条,里面不分格子。现在的社会乱了,乱就不能用佛的标准,佛的标准现在没有人遵守。譬如现在诸位常常看到的,大僧在法会里面穿的黄海青,搭的是红的祖衣,这都不如法。我们在初学的时候也不懂,讲经的时候也穿过,以后慢慢经看多了,明白了,这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才换掉。大概这二十五条衣换成咖啡色的,我们是第一个,现在很普遍,现在我看到很多地方都有了。
佛法教我们,这出家人穿的是袈裟,什么是袈裟?袈裟是许许多多颜色混合在一起,叫做袈裟,就是我们今天讲,不是纯一的是混合的,现在的新名词叫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是袈裟。你要说托钵,他托钵是好几个人家托的,那饭菜都不一样,在一钵里头混合在一起,那叫袈裟味。那我们穿的衣,从前的衣是很不容易得到,都是捡人家破碎的,别人人家丢掉的衣服,剪下来,那个布大小都不一样,再把它缝缝补钉起来做成一件衣,那个颜色不一样,质料也不一样,就很难看,所以染色。染什么?就染成咖啡色,就是红黄蓝黑统统混合在一起,染成这个颜色,这叫袈裟色。所以袈裟是混杂的意思,不是一个单纯的。
佛教我们避免正色,什么叫正色?正色是五种,五色,红、黄、蓝、白、黑,这五种叫正色。这个正色我们都避免,我们把它混合在一起,这就对了,这叫染色衣。所以吃的是袈裟味,混合在一起;穿的衣服,这颜色是混合的,这就如法。所以现在穿红色、黄色这也不如法。甚至于现在我们看到这红色袈裟每一格里面还绣着有佛像,绣的有什么,那就更不如法。这我们要懂得,你经读多,你就明白了。
它一格一格的是表法的意思。从前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不懂,老和尚只告诉我们,我们都问这衣服为什么一格一格的?老和尚说福田衣,这像一个田的样子,叫种福,叫福田衣,我们也就习惯称福田衣。我是从山东青州前几年出土一批文物,好像有四百多尊佛像,那是在南北朝时代,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年。我是一九九九年参加国家建国五十年的大典,我接受邀请到北京去参加这个盛典。同时那个时候正好历史博物馆展览青州的文物,当时我们国家宗教局长跟文物局长两位局长陪同我去参观。
参观时候看到毘卢遮那佛,三尊毘卢遮那佛,雕刻的雕像上,这袈裟我才看到了,这袈裟每一格确实有绘画,画的是什么?十法界。上面是佛法界,下面是菩萨、缘觉、声闻、诸天、修罗、人道,下面畜生、饿鬼、地狱,我这才恍然大悟!它这个表示什么?表示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你穿在一身,这个意思太深了,虚空法界是一体。我看到这个袈裟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这距离我们是一千七百多年,才不是像一般老和尚讲的福田衣,说得那么简单,这里头含义很深。
它这个制作的方法,这二十五条衣是三长一短,三长一短表示什么?表示没有止尽。我们所看的是这个框架里面,框架外面无量无边,所以表这个意思。表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依正庄严是一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确实是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所以佛家讲到最高的地方是入不二法门。这个不二就是一,但是如果说一,一的对面还有二,所以它还是二,于是数学家用什么东西来代表不二?用一个零,零才代表不二。一已经起心动念,二就有分别执着,所以它含义很深。
对于这衣,如果你有这个衣,可以把它放到像佛像、经书一样的供养,这很有意思,为什么?这三宝之物,看到之后提醒自己,佛是自己的觉性,法是自己的正知正见,僧是自己的清净心、清净的行为,常常让我们念三宝,这就好。念三宝就是念自性的觉正净。(憶栖法师)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