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持戒素食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犯了口业,之后马上忏悔,会影响往生吗?

  问:有些居士一心修学净土法门,经常学习师父上人的经书和经碟,我们已经皈依净土多年,现在又很想受五戒。因为都是在家居士,很容易犯口业,如果我们受了五戒,无意中犯了口业,发觉后马上忏悔,这样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吗?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去极乐世界不是想像那么容易的事情。往年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在台中创办了台中佛教莲社。我跟他学的时候,他在那里已经办了十年,那个时候台中的莲友有二十万人。我跟他十年,离开之后一直到他往生,在我概略估计当中,台中莲友至少有五十万以上。老师常讲,真正往生的人,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两、三个,你就想到不容易!一万个人当中就算有三个人,五十万也相当可观了,这是讲真正的成就。不能往生有没有成就?也算有成就,什么成就?佛门当中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跟阿弥陀佛、跟净土结了缘,这个金刚种子永远不坏,这是无比殊胜的利益。但是到什么时候才能往生?那就不一定了。也许来生后世,也许要几十劫、几百劫之后都可能,这是善导大师常说的“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就是你能不能遇到这个往生的缘分。

  缘分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要把这三个条件具足,这一生当中,我善根具足,福德具足,因缘具足,那你肯定往生。可是我们想一想,这三个条件在一生具足真的是不容易,这是经上说的。在事实上,我们讲这个缘分,第一个有好老师,第二个有好的学习环境,第三个有好的同参道友,这是我们现前的增上缘。你没有好老师指点,那真的所谓是盲修瞎练。我们依靠经典,有许多人把经典意思想错了,解释错了,想错了,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这是遇不到真正善知识,对于往生就造成障碍。

  修行人口业是第一,你看看《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一个修净土的人,一个念佛求往生的人,从什么地方修起?从善护三业;善护三业,他把口业放在第一。你看佛讲经,一切经里面讲到三业,都是身业、口业、意业,都是这个说法;唯独《无量寿经》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然后才是“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把口业放在第一。换句话说,真正想往生的人,决定不犯口业,无论你受戒不受戒,都不犯口业。

  不犯口业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说人家的是非,我们今天讲批评人;“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让别人产生不好的感受。这是佛讲的四个原则,决定不可以犯,从这里开始。最容易犯的是口业,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言多一定就有过失,没有必要的话不说,多念佛就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样修行我们才有往生的希望,所以一定要从《十善业道》去落实。(憶栖法师)

  按:决定往生自在往生的最低标准,第一类自在往生是对应一定修行阶位的——观行位初品。往生之前必须见佛,而见真佛必须是念佛三昧定境中,三力见佛才是真佛。依照《观经疏妙宗钞》可知,十六观地观成时,世尊言其初得三昧,临终决定往生。此最浅念佛三昧对应的阶位即是观行位初品,与中品下生世间善人往生阶位相同。也就是说,至少中品五戒十善,合格的善男子善女人身份,由戒得定,能得最浅定心,大抵欲界定上下的功夫,念佛能修定善,能忏性罪,能灭定业,念佛能入三昧定境,能依凭见佛三力而见真佛化身,故而能往生决定。第一类自在往生的念佛人,由于初具念佛定力,临终首日稍许念佛入定,便可见佛来迎,故而往生自在。至于五戒十善生前未达标者,便落入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这类念佛人若想往生,必须熬过临终数日或十数日,渐入临终特殊定境时,至诚念佛也能修出定善,才能忏净恶道诸罪,恢复合格善人身份,方能蒙佛接引。虽然不很自在,须受临终诸苦,但同样能往生。除上述合格善人及准善人两类念佛人外,其实还有第三类不定往生之人,及绝不能往生之念佛人。

  犯了口业,之后马上忏悔,只有真正做到不贰过,决不再犯,才能忏净此性罪。普通念佛人并不容易持戒,常犯常忏,所以恶道诸罪并不能真正忏净。《妙宗钞》判合格的世间善人对应阶位为观行位初品,得点浅定,道理很明显——只有真正得定之人,才能决不再犯。蕅祖《要解》中言:“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如果你还在破戒造恶,就不是合格善人,正因为你没得定心,无伏惑之力,所以才常犯常忏。反之,真得定之人,说一不二,说五戒不犯,那么余生决定不再犯,这才是真正定力的体现。观行位初品的初得念佛三昧,就是伏惑事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最浅境界。三昧虽浅,却已具足见佛三力,能入最浅三昧定境,故而能自在见佛化身。生前犯一次口业,虽然对往生有影响,如果后来能精进念佛证至观行位初品,念佛修出定善,那么往昔破戒造恶对应的性罪,都能忏净(五逆等重罪除外,须更深定善),仍然可以决定而自在往生。否则的话,生前忏不净,必须至临终特殊定境时期,才能真正念佛忏净,这就是第二类相对不很自在的往生了。由《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三种忏悔修法》一文可知,散心念佛所修只是散善,并不能忏净破戒造恶所对应的性罪,这一点念佛人必须注意。盲目迷信念佛可灭一切罪,而不论各自实际修证功夫,这是错误的。遭遇天灾人祸恶病横死的念佛人屡见不鲜,这都是散善难灭定业难忏性罪的真实例证。所以,就算有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来兜底,也不可心存侥幸,念佛人当严持戒律而精进念佛。



  其他相关文章
· 净业三福中慈心不杀,可解释为必须素食吗?
· 为何近现代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呢?
· 见佛决定,往生决定;名字位如何见佛?
· 带业往生、消业往生与带惑往生
· 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可达理一心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