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个人真是修净土法门的,日中一食,一天磕一千头,一部《无量寿经》,一天三万声佛号,现在三经坚持做两年多了,可是身体愈来愈不好,请问师父他应该怎么做?
答:略(憶栖法师)
○定弘法师相关开示
过午不食就叫斋,斋戒的「斋」就是过午不食。有什么功德?它帮助你心清净、得定,你少吃,消化系统也能够得到休息,所以你的心就容易定,吃多了消化系统就非常紧张的在工作,你心就容易躁动。但是这个不能硬来,要看自己的身体条件,从哪里做起?少吃开始。吃饭不要吃过饱,吃个七、八分饱就行了,晚餐特别要少,慢慢减少到最后可以放下。
我们也不必太过分严格的掐著那个钟点来过午不食,有的人持戒有这个条件固然是好,但这也需要福报。譬如说你出去办事那就没办法,你上了飞机,飞机的那个餐它就得那个时间,过了中午才给你送来,你不就是破斋了?我曾经有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就很严格的来持这个过午不食,确实很不方便。常常是什么?一天只能吃一顿,就是早餐,因为过了钟点,午餐就不能吃,所以零八、零九年的时候,你们看我那个讲经的相貌很瘦,下巴都尖尖的,有时候吃一餐,没办法。后来师父说,不必这样,你晚餐不吃就可以了,把你的精神注意力集中在听经念佛上。说末法时期是靠念佛成就,你的主要精力放在过午不食上,你就把念佛给减弱了,这就反而主次不分了。
真正念佛,什么都不在意,我不是说真想吃,但是我也不必在时间上掐得这么死,自己找麻烦。我做不到过午不食,当然就不能说自己能持这条戒,自己不是沙弥,因为“沙弥十戒”里头就有过午不食,我做不到就做不到,也不用死撑面子,心是踏踏实实老实念佛。过去印光大师也没有过午不食,他就是给我们做示现,全副精力就是念佛,其他什么都放下,你得念佛三昧,那一切戒都圆满了,这叫定共戒。要是念佛念到开悟,道共戒,那就更圆满了。当然有这个条件能够持过午不食的戒,我们也要随喜赞叹,自己做不到,但是看到别人能做,我们很欢喜。
○南怀瑾相关开示
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实在不是无因的。不过减食与不食烟火,也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如果不明其理而不知运用之妙,因此而害了胃病,则得不偿失,不关我之言不在先也。
真讲戒,有很多问题,譬如有位同学问我‘过午不食’的问题,他说:“糟糕了,我们十二点下课,再吃午饭已经十二点半了,持过午不食的戒怎么办?”当时我很忙,用眼睛瞪着他问:“什么叫午时?”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是午时,十二点五十分吃饭也没有超过午时啊!过了一点零一分开始是未时,十二点半怎么不能吃饭?你一定要守这个时间,吃快一点嘛!我们当年当兵,一声口令‘开动’,大家一口接一口塞进去,五分钟就把饭吃完了。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是百丈禅师创立的,他也告诉你:“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不管什么病,先要把肠胃清理一番,比吃什么药都好。‘不非时食’,不仅有卫生的道理,还有要头脑清醒,欲念不起,就要过午不食。为什么不起欲念,因为你把欲念饿死了嘛!格老子!你不乖,不听话,老子就饿死你。真饿了一夜,也就乖了。欲念不起,脑子清醒,才容易得定慧。
至于庙子上的过午不食,真是受不了。我所看到当年虚云老和尚的丛林—南华寺—六祖的道场,戒律之严,规矩之严,到了晚上就受不了,连锅耙都有僧人偷去吃,所以虚云老和尚连锅耙都锁在柜子里。我说:“师父啊!太过份一点了吧!”“嘿!不这样不行嘿!”
按:在家居士尽量持长素,对于日中一食过午不食,需量力而行。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