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修持契机化的层面来说,太虚大师虽主张八宗并弘、综摄创新,但限于创建的难度及现实的机缘,传统诸宗特别是主流之禅净实际仍是他弘传的主要方向。禅宗之方法虽偏重唯心,但其直指之风亦最能体现佛教圆融和智慧的根本特征。太虚大师曾多次指出禅乃中国佛教之特质,并说近代佛教之复兴关键在禅,认为“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禅衰而趋乎净,虽若有江河日下之慨,但中华之佛教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或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大师于禅宗之阐述和弘扬,在其思想体系中虽不占主要之地位,但亦非一般之关注。净土之方法虽偏重死后往生,但其易行、安心之特殊功效亦最能契现代人之机。大师虽批评净土厌世不厌贪的末流弊端,但也不得不承认净土确是护持末法行人顺行不退的最佳途径。(《太虚印光两位大师:如何选择契机的修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