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摘 - 宗镜录文摘 - 文章正文  │ 文章推荐
 

教理不通,易发“鬼定”五阴境界的定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

“无慧之禅,多发鬼定,生破坏佛法,死堕鬼道。”第五,没有智慧就去学打坐修禅。“多发鬼定”得定了没有?是得定了,也晓得些什么事情,也看到一些什么。这就是鬼定,其结果轻一点是神经衰弱、重一点则神通的兄弟就来了而变成神经。这种人活着在破坏佛法,死了则堕在鬼道。

对于教理不通,光是做功夫,也是一种偏差。并非修禅不对,而是没有智慧的禅,很可能发生鬼定。鬼定就是五阴境界的定,我们对《楞严经》所言五阴境界要搞清楚。

附文:【五阴】

一色阴 二受阴 三想阴 四行阴 五识阴

次名色而辨五阴者。以惑者迷名偏重故。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也。此五通称为阴者。一往而释。阴以阴覆为义。能覆出世真明之慧。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

一色阴 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色有十四种。所谓四大五根五尘。此之十四。并是色法也。

二受阴 领纳所缘名为受。受有六种。谓六触因缘生六受。但境既有违顺。非违非顺之别。故六受亦各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之异也。

三想阴 能取所领之缘相名为想。想有六种。谓取所领六尘之相。为六想也。

四行阴 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行有六种。大品经中。说为六思。思即是行。谓于六想之后。各起不善业善业无动业也。

五识阴 了别所缘之境名为识。识有六种。即是六识。若诸论师多云。识在二心之前。诸大乘经中。明识最居后。今依经为次料简。(《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 撰)



  其他相关文章
· 非禅不慧,偏慧不禅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