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
我们晓得,在般若系统的佛学中,龙树菩萨的《中论》是很重要的一部论著。它所翻译出来的偈子,等于我们中国的诗。首先它提出一个纲领: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名为无生。
大家研究佛学,修道,称菩萨证到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
一切万法不自生,不是自然来的。现在一般科学思想或者唯物思想都认为万有是自然来的,也就是说,宇宙物质的世界是自然来的。
宇宙万有又有认为不是自然来的,而是另外有一个超自然的能力或者神,就是主宰,在哲学上不叫它主宰,称第一因,比较客气,不把它神化。如果把它神化起来,譬如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创造了世界又照他的样子,塑造了人。他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这些等等都属于他生。
除外,认为另一个时空中的某种力量,能够控制一切,乃至于旧时社会的老太太们认为这是菩萨管的、神管的、阎王管的、玉皇大帝管的,从广义上来说,这些也都是他生的观念。所以诸法不自生,不是自然来的;也不从它生,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主宰。“诸法”包括形而上、形而下。
那么既然不是自生、它生,又是什么呢?“不共不无因”,不是自他两个力量合起来的,就叫不共生。那生命是怎么来的,莫名其妙来的吗?不是莫名其妙来的。不共生,也不是无因生。是有他的因,有因就有缘。因此佛法叫它做无生。
所以“无生”这个名词的观念包括了那么许多的观念,每个观念讨论起来,什么叫“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等等都是专论,那研究起来非常复杂。
因此龙树菩萨这首偈子:“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名为无生。”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就象有位学者说禅宗:“答而不答,不答而答”,等于没有结论。
实际上,无生也是中国文化所讲的生生不已。有如《易经》上的两句话:“神无方,而易无体”。这“神”等于佛家所讲的明心见性。那如来本性,在中国旧文化就用这个“神”字,它不是宗教性的神。这神没有方所,无处不在;易无体,没有固定的体位。
所以讲《易经》,是“周游六虚,变动不居”。我经常提醒来学《易经》的朋友,卦一出来,“哎呀!怎么这么坏!”但是不要忘记了:“周游六虚,变动不居”。卜到一个卦非常坏,人为地可以把它变好;非常好的因缘,也可以所能它变坏。为什么?因为它“周游六虚,变动不居”,没有定位。这个道理也是说明了生生不已,与佛家讲的因果论同一道理。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