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摘 - 阿弥陀经要解文摘 - 正文  │ 文章推荐
 

什么样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往生?


摘自《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

从本经的经文来看,这部经很清楚的分成三个大段落。第一大段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环境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依报”是物质环境,“正报”是人事环境。说明那个世界的生活环境,确实比我们世界要殊胜得太多,使我们依这个生起信心,我们相信,也决定不是盲从。佛是一位非常诚实的人,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欺骗人。正如同《金刚经》中说的,“如来是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第二大段是劝我们发愿。经文当中有三次很明确的劝勉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第三大段是教给我们方法。我们相信了,我们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非常向往,但是怎样才能去?佛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也就是经里面所说的,佛告舍利弗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就把方法教给我们了。但是经文前面这句话,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那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善”字,这是能不能念佛往生关键的一个字。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并不多,原因就在“善”字。什么才叫做“善”?依照本宗的讲法非常简单,“真信”、“真愿”,信、愿没有一丝毫是虚假的,这就叫善。可见得善,跟大小乘经里面的条件不一样,它的条件确实非常的简单。执持名号,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依这个方法来念佛是决定得生。善的条件是这么说法的。

真正用功夫,实在说它不需要很长。经上告诉我们: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净土宗的结期念佛,我们称为“打佛七”。“打佛七”的意思完全根据《弥陀经》,以七天为一个期限,我们要得到一个结果,七天当中一定要有成就。七天念佛,诸位要记住,它是日夜不断的。我们现在打佛七,几乎收不到效果,原因在哪里?中断的时间太长。早晨有二支香,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二支香就是三个小时,当中恐怕有半个小时的休息。这一个半小时佛念完了,休息期间就杂心闲话,张家长李家短,是非人我全都出来了,所以佛念得没有用处,这叫夹杂、叫中断,所以佛七收不到效果。现在一般佛七,实在讲是佛七法会,大家在一起共修,真正效果达不到。真正念佛是日夜不中断,它确实能够像经上讲的有殊胜的效果。

按:净宗善男子之善字,与通途法门的善也是一样的,都是指五戒十善等善心善行。为何又说“跟大小乘经里面的条件不一样”?那是从《观经》而来。下品三生是五逆十恶罪人,亦能念佛往生,这就很特别。但须注意,经中下品三生实是“准善人”,是临终念佛转心忏罪,恢复善人身份后,才能往生;非是恶人罪人口称佛名,直接以恶人罪人的身份往生,这一点必须注意。如《观经》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正如莲祖《弥陀疏钞》中所解释的:“始恶何妨终善,恶人既已成善,岂不贤圣同科。”生前是恶人罪人,临终念佛修法,忏净诸罪,恢复善男子身份,佛才来迎。善恶只在转心而已,若菩提心真实,志诚念佛转变恶心罪心,那你就变成了善人。尤其是临终念佛有胜方便,只要渐入后期的临终特殊定境,理论极值可念至理一心,五逆重罪亦能至心十念而忏净。总之,生前修至合格善人身份,入观行位初品者,就入第一类自在决定往生(此阶位判定出自《观经疏妙宗钞》);至于第二类临终忏罪往生,只要深信切愿至心念佛,能令自力正念不失者,此人亦属善人(实际上是准善人)。能令临终自力正念不失,且菩提信愿真实者,随着第六识渐灭渐断,忏净恶道诸罪只是时间问题,故能决定恢复善男子善女人身份,从而见佛往生。最后提醒一点,念佛人大体分四类:①合格善人念佛人(第一类决定往生);②准善人念佛人(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③不定往生念佛人;④决定不能往生念佛人。第三四类念佛人,以菩提心似真非真,信愿似有非有,临终自力正念不定,惭愧心忏悔心不足,得佛加持不定,渐入临终特殊定境不定,忏净恶道诸罪不定,故见佛往生不定,甚至绝难往生、不生往生。尤其是本愿门信众,拈除自力本来就违背佛经,若再把菩提心视作自力也要拈除,此人虽能口称佛名,恶心罪心不动,故绝难灭罪,与经不符,自然绝难往生。



  有关其它文章
· 念佛三天往生的例证
· 平时魔扰与临终魔扰的识别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