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香严居士书
月内廿九日得尊札,备悉一切,欣慰无量。读札内有念佛期过三七,尚未见相好云云。观此用心之切,立行之猛,此百日内,当必有大不思议之成就。但此时不可预存期效之心。存之则增躁动,而翻为障碍矣。此系修行门中微细心病,不可不知。直须深信谛了,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念念现前,即念念相应。但使此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离此念外,别求效验。便是间断,便不亲切,便入歧路矣。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正此之谓也。鄙见如此,不识居士于意云何。至如长水之问,琅琊之答,针锋直截明白,不可更为蛇足。果能于此正眼洞开,觑破琅琊,捉败长水,楞严大旨,思过半矣。然虽如此,正好掷向他方世界,且自一心念佛。若曰开少解路,则更不劳拈出矣。柴紫录,久闻其名,第未亲见其书,未可悬断。寺中近日,唯嘉园居士兼旬或一至,此外别无客迹。不慧逐日与诸衲子挥麈谈经,罢即焚香宴坐,或讎校华严,或检阅津梁,别亦无事。楞严已讲竟六卷,约于后七月间,可圆全部。因思半载之内,两终此经,亦阎浮提人生一大快事也。然唯循行数墨而已,绝无一字之新得。并书以博一笑。(《彻悟大师语录》)
覆香严居士书(张秉全居士白话解)
月内廿九日得尊札,备悉一切,欣慰无量。读札内有念佛期过三七,尚未见相好云云。观此用心之切,立行之猛,此百日内,当必有大不思议之成就。但此时不可预存期效之心。存之则增躁动,而翻为障碍矣。此系修行门中微细心病,不可不知。
这是彻祖覆香严居士的信,大意是说:月内廿九日接读尊札,备知一切,您札中提到打了三个佛七,还未见到瑞相等等。观您念佛,用心如此之切,立行如此之猛。百日之内,必定会有大不可思议成效。但此时切不可预存一期效之心,冀得好相。若存此念,则心益增躁动,翻成障碍矣,此系修行门中微细心病,若不克除,或致引起魔事,不可不知。
直须深信谛了,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念念现前,即念念相应。但使此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离此念外,别求效验。便是间断,便不亲切,便入歧路矣。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正此之谓也。鄙见如此,不识居士于意云何。
必须彻底相信明了,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念念现前,即念念相应。但使此佛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离此佛念外,别求效验,便是间断,便不亲切,便入岐路矣。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这个道理。鄙见如此,不知居士意下如何?
至如长水之问,琅琊之答,针锋直截明白,不可更为蛇足。果能于此正眼洞开,觑破琅琊,捉败长水,楞严大旨,思过半矣。然虽如此,正好掷向他方世界,且自一心念佛。若曰开少解路,则更不劳拈出矣。
至于长水子璿之问①,琅琊慧觉之答②,针(机)锋直截明白。不可更为之画蛇添足。(香严居士致彻祖之书,或有此问答内容,未见原书,无从解起)若能于此正眼洞开,觑破琅琊,捉败长水,(此二句乃宗门机锋转语,只可意会,不可句解)则楞严大旨,思过半矣。(大半了然矣)话虽如此,正好将此等言句,掷向他方世界,且自一心念佛。若说为了稍开解路,则更不劳我再说什么矣。
注①长水子璿大师。北宋华严宗僧,杭州人,一云嘉兴人。名子璿,后参谒琅琊慧觉禅师有所省悟,住嘉兴长水寺。专弘华严、楞严。著有《首楞严义疏注经二十卷》世称长水大师。赐长水疏主楞严大师之号。
注②琅琊慧觉禅师。北宋禅僧,得法于汾阳善照禅师。后住滁州琅琊山,大振临济宗风。世称琅琊慧觉。
柴紫录,久闻其名,第未亲见其书,未可悬断。寺中近日,唯嘉园居士兼旬或一至,此外别无客迹。不慧逐日与诸衲子挥麈谈经,罢即焚香宴坐,或讎校华严,或检阅津梁,别亦无事。楞严已讲竟六卷,约于后七月间,可圆全部。因思半载之内,两终此经,亦阎浮提人生一大快事也。然唯循行数墨而已,绝无一字之新得。并书以博一笑。
来札问《柴紫录》,久闻其名,但未亲见其书,未能悬断所说若何。寺中近日,只有嘉园居士二十日左右或一来。此外,别无客人过访。不慧逐日与诸学僧挥麈(蝇拂子)谈经。讲罢即焚香宴坐,或雠校《华严》或检阅《净土津梁》别无他事。《楞严》已讲毕六卷,大约在后七月之间。可圆成全部。因想半年之内,两次讲终《楞严》(彻祖辩才无碍,于此可见),亦阎浮提(即南瞻部洲,谓此世界也)人生一大快事也。但只是循行数墨,逐句讲解而已,绝无一字新得(此乃彻祖谦词)书之以博居士一笑。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