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故事 - 文章目录   │ 文章推荐

放生杀生现报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印光老法师鉴定

  天地之大德日生,如来之大道唯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故。护惜物命,体天地好生之德,全吾心恻隐之仁。良以诸物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受天地之化育,而且同知贪生,同知畏死。……为亲为怨,相生相杀。静言思之,愧不欲生,急急改图,尚悔其迟。况肯蹈常袭故,仍执迷情,以为天生异类,原为供人食料乎?然我尚具足惑业,固无由出于轮回之外。万一彼罪已灭,复生人道,善根发生,闻法修行,断惑证真,得成佛道。我若堕落,尚当望彼垂慈救援,以期离苦得乐,亲证佛性。岂可恃一时之强力,俾长劫以无救乎哉?是知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佛视我众生皆是佛,故多方化导之,种种折摄之。纵令绝无信心亦不弃舍,曲垂方便,令种善根,待其因缘时至,自然发生增长,依教奉行耳。众生视佛皆是众生,故闻佛之言,不生感激,反以已之邪知谬见,多方毁谤。甚至拆毁塔寺,焚烧经典,固结魔党,破坏清修。殆至正智稍开,则便愧悔无及。由兹遂复归命如来,兴崇佛法者,古今来比比皆是。须知父母于逆子,尚生弃舍之心,佛于逆恶不信之流,愈生怜愍,何以故?愍其惑业深重,失本心故。以虽则现时背逆于佛,而即心本具之天真佛性,仍复丝毫不失。如焦模中金像,敝衣中宝珠,蒙尘之秦镜,在璞之荆璧。愚人但见其外相,而不知其内容。佛则遗外相而论内容,故无一众生或生弃舍也。然佛尚不轻众生,众生何可轻众生乎?故凡一切水陆众生,必令各各得所,常得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以各乐天真各尽天年,则此书所说之种种善报,当可具得矣。人既如是,物尚不欲令其失所,何况于人。

  ·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序
  · 江慎修先生爱物戕物编题词
   ☆ 放生善报
  · 第一章 放生延寿
  · 第二章 放生愈疾
  · 第三章 放生免患
  · 第四章 放生得子
  · 第五章 放生得智
   ☆ 杀生恶报
  · 第一章 屠宰
  · 第二章 食牛戒牛
  · 第三章 杀生恶报—暴殄
  · 第四章 杀生恶报—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