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法师讲述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中的一卷(577)。大般若经,文繁义广,受持不易。释尊慈悲,在第九会说般若时,特别去繁就简,摄取般若要义,而说此经。故此经是般若的精华,佛法的总刚,亦可以说是修学佛法的眼睛。因为六波罗密中,般若是慧行,布施等五度是福行;慧行如人眼目,福行如人双足。学佛人必须以慧行领导福行,以福行庄严慧行;目足相资,福慧双修,直至福慧圆满究竟,然后成佛。若然不学般若,盲目进修,难免求升反堕,十分危险。可见此经,对于我们学佛修行,是何等的重要。
读诵此经的人,若能透过文字般若的介绍,运用观照见般若,了解一切事物的现象,皆是杖因托缘而生,缘生如幻,“不空而空”;就应该放弃私人物欲的占有,淡泊名利,寡欲知足,不再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看破、放下、自在。进而理解诸法实相的本体,空而不空;有因有果,有凡有圣,有修有证。就应当离相发心,无住修行,在看破、放下、自在的心态中,生起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喜舍心,去止恶行善,去修因证果,去利己利人,直至二利究竟,就可以证得毕竟空的法身理体,成就佛果菩提。谁说此经只是谈空的呢!
此经,是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大乘佛教的精神,是慈悲济世,净化社会,改善人心;最上乘佛法之目的,是普令众生,觉悟成佛,离苦得乐。我们无论是要净化社会,改善人心;抑或是为了觉悟成佛,离苦得乐,都应该深入研究此经,更要弘扬演说此经。
一、前言
二、述要
三、释经题
四、释译题
五、释经文—序分
六、正宗分说般若之道
七、正宗分明般若之用
八、正宗分显般若之体
九、总结经义
十、流通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