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人物 - 圆因老法师 - 正文   │ 文章推荐
 

  第二节 度众的志业-以放生为例

  妙音居士著述

  一、简述放生的流程与意义

  首先应知放生之事为何?佛教放生的对象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当它们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便发慈悲心买物救赎,给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若从另一方面来说,放生就是还债,还今生累世以来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故积极地放生,救赎生命,偿还宿债,以期灭罪消愆,消除业障![35]

  换言之,放生最容易消业障,简单易行,只要发心,随时随地,一人多人,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放生如此殊胜,累劫多生以来,我们多少的冤家债主,邪魔外道都不愿意我们如此简单地便消除业障,故反对批评放生的人很多。在加上放生的事情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放生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奥复杂,就像净土宗一句弥陀佛号统摄三藏十二部的道理一样难懂,并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因此容易对放生失去了信心。那应如何从佛教的教理中去懂其理?(一)因果报应,亘古不变的真理。放生就是救人家的命。(二)天地万物众生,皆有灵性,皆会贪生怕死,皆有悲欢喜怒,今朝放生,物类皆知感恩图报!(三)天地万物众生,皆本具佛性,与我相比无二无别,一旦业障消除,同样可以证成佛果。今朝放生,等于救一未来佛!(四)天地万物众生与我,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皆曾经互为手足亲眷。今朝放生,等于救自己的亲人!(五)天地万物众生与我,在过去的轮回中,皆曾经互为冤家仇敌。今朝放生,正可解冤释仇,不再冤冤相报[36]!

  放生活动的流程,有独自小型的放生与团体大型的放生两种,在此是以圆因法师带领的放生团做简介,他们放生大多是由游览车接送是一天来回的,地点没有固定[37],时间则有固定即是每月第三与第五个星期日,大多是星期六凌晨出发,近下午就到家了,车上有提供免费的早餐和午餐,游览车车费大多百元而已,另外放生的钱,都是随喜的也就是随自己的能力,有的人投在放生箱或亲自供养老和尚[38],其实没出钱放生也没关系,因为可以去帮忙传水桶,放诸鱼类,因为大家的参与都是使物命得以迅入海中,各有所获,其实只在一念心中。其方式是圆因老和尚带领大家在洒净之后,为物命三皈依三宝后,全体的人排开,大家一边念佛,一边用接力的方式,将一桶桶的鱼,海中的生物…放生到海中,那时鱼儿还会回头望那些将它们放生的人!每次参与放生的人数,大约是一千多人左右,有时约二千人参加,放的物命种类不一定,全视当地适合情况而定,但鱼类算是放最多的,此团体时时会对放生的方式与大环境的考量一直不断做改变,尽量达到尽善尽美的阶段,如改用‘活鱼袋’[39],还有为何在此地会放这类的鱼[40],都有做其评估与研究,因为并不是为放生而放生。

  再说‘放生’是有其仪轨的,虽然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做,但有些小节是必须注意的,如果是初发心者,可以委托有经验的人或团体代劳,或一同参与放生活动。一般放生仪规,有的并无任何摆设,有的会设桌子上摆佛像等,起先于佛前置杨枝、水盂,捻香、燃灯,种种供养。然后以慈悲心,视所放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已后,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其大功勋,沾洒所放众生,令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一、香赞(唱、念皆可)二、持咒(大悲咒1—3遍,心经1遍,自始至此、大众同念弥陀圣号。)三、启请 香花迎 香花请(弟子○○、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称扬宝胜如来十种通号、解说十二因缘法相、忏悔宿业。【僧用】授与三皈【俗用】代受三皈、发四弘誓愿、念弥陀圣号、仰乞三宝、威德冥加、哀怜摄受)四、称名[41]。五、忏悔(诸佛子、汝等多生障重、堕在畜生、今为汝等、对三宝前、发露罪愆、汝当随我、求哀忏悔。)六、皈依。七、发愿(诸佛子、再为汝等、称四弘誓愿、令汝得闻、依法发愿、依愿修行、汝今谛听。)八、求愿(弟子○○一心求哀仰愿,十方三宝、慈悲加持、怜悯护念。[42])九、念佛。十、洒水(主法者持水盂,以杨枝净水,沾洒所放众生身上。)十一、放生(改念四字佛号,随即开笼放鸟,或持器出外放生。)十二、回向。简略行法可摘用仪规中一、二、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43]。然洏在简略行法中为何仍不能少替众生做三皈依及念佛呢?因为佛教徒知道只是有缘救其生命,但他们仍不能脱离轮回业报。因此再发慈悲心,为众生授以三皈依[44],使其今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并为其诵念弥陀圣号,使其来生转世为人,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永离轮回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

  另外,佛教徒为何去放生,除了是有其功德外[45],在此不细说,其重要的是对放生应抱的正当观念,像刘小如、齐如,〈台北市民众放生行为研究报告〉说放生行为的理由往往有多种,在全部受访者中,有27.8%的人表示因为“觉得做善事可以积功德、想为人祈福或听说可以消业障”的理由而放生。表示因为“看到或听到别人放生”的人有7.5%;表示因为“有人劝说要放生”的人有8.8%[46]。换言之,放生起先不单是捐钱做善事这么简单,而是放生能生起最起码的慈悲心,也就是说放生放我们的慈悲心生[47],使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皆平等,众生也具备佛性,这样,当我们看待每一生命应尊而重之,让这些有生命的异类众生,从被擒被抓被关被杀,到惊惶失惜中被释放,所以放生是买物救赎,予以解救,断除杀业。再来就是说当它们面对新环境、新事物,亦可能是放他们迈向死路,这就是‘放生’吗?一般放生的佛教徒则认为其实绝大部分是可以重拾新生,回归大自然,死亡的只有少部分。若不放生,禽畜难逃被宰杀的命运,虽是死于大自然中,总比被割炸煎熬,被火烧水滚的酷刑来得自在吧。而被放生的禽畜众生,能重拾生机,在放生的仪轨中,亲闻佛法,皈依佛门,永不堕恶道中。除了这种大型的放生活动外,其戒杀与放生的行为也包括,不亲手杀生、不教唆别人杀生、不帮助别人杀生、戒除肉食、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凡有拜拜,不管拜的是什么,一律用素菜、鲜花、水果、不用牲礼、见人杀生,应加劝阻,或用前将临宰之动物买而放之。若劝阻无效,或他不买则应对被杀之动物起同情心,若能为它念佛号或往生咒更好、不虐待动物、自己戒杀放生,也劝别人戒杀放生。



  有关其他文章
· 下一页:二、放生的根据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