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人物 - 莲池大师 - 往生集 - 正文   │ 文章推荐
 

诸圣同归类


择生极乐

《观无量寿佛经》云:尔时韦提希号泣白佛言:“世尊,愿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浊恶世也。”于是世尊放眉间光,遍照十方世界诸佛国土,皆于中现。时韦提希见已,向佛言:“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唯愿生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往生无数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计。不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甚多无数。我若具说,一劫犹未能尽。”
  赞曰:此界他方往生无量,净土何以容之?噫!沧海尚纳百川,虚空犹含万象。而无边刹海,不出普贤一毛孔中。然则举净土针锋之地,而容无尽之往生,不亦恢恢乎有余裕哉!

面见弥陀

《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满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十愿求生

《华严经》,普贤菩萨列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生净土。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云:“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赞曰:文殊,七佛之祖。普贤,万行攸宗。而净土往生,谆谆如出一口。娑婆良弼,即安养亲臣,明亦甚矣。薄净土而不愿往生,谬哉!

偈论净土

天亲菩萨,天竺人,广造诸论,升兜率内院礼觐弥勒。复著《无量寿经论》及《净土偈》,五门修法,普劝往生。

请佛形仪

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以神力往安乐国,见阿弥陀佛。陈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仪,请垂降许。”佛言:“汝应先行,寻当现彼。”五通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上。遂传写流布。见《感通传》。
  赞曰:人疑安乐非神力可到。噫!一念往生,不劳弹指,独何欤?

造论起信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尝著《起信论》,后明求生净土,最为切要。

龙树记生

《楞伽经》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集善往生

《大悲经》云:佛言:“我灭度后,北天竺国有比丘名祁婆迦,修集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已而命终,生于西方过百千亿世界无量寿国。于彼佛所,种诸善根。后当作佛,号无垢光。”

得忍往生

《菩萨生地经》云:佛言:“时摩差竭,得不起法忍。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皆得不退转地。寿终俱生无量寿佛清净国。”
  赞曰:求生西方,为欲悟无生忍,登不退地也。已得忍,已得不退,而复求生,菩萨之乐近如来乃如此。今具缚凡夫,忍力未充,退缘无限,而不刻心净土,谓之何哉?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第二大愿

《菩萨内戒经》云:菩萨有三愿,其第二愿:“愿我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前。”

念佛灭罪

《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赞曰: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重罪,此其明征乎。所以者何?至心故也。若匪至心,罪则不灭。毋曰圣训之无稽哉!

胜会书名

长芦赜禅师,遵远祖遗范,建莲花胜会,普劝念佛。一夕,梦一人乌巾白衣,风貌清美,揖而曰:“欲入公莲花胜会,乞书一名。”赜问何名?答曰:“普慧。”书已,又云:“家兄普贤,亦乞并书。”赜觉而检《华严离世间品》,有二菩萨名,遂以为会首云。
  赞曰:凡僧结社,古圣书名,甚哉净土之非小缘也!良由事出真诚,则冥通灵应。一有伪焉,人世自好者不屑,而况古圣乎?今之所谓佛会者,赜公见之,当为太息矣。

略举尊宿

百丈海禅师,马祖传道嫡子,万世丛林大宗。其立法,祈祷病僧,化送亡僧,悉归净土。

黄龙新禅师,参觉老得旨,继席黄龙,宗风大振。而切意净业,有《劝念佛文》行世,令人发哀起信。

真歇了禅师,嗣丹霞淳公,洞下一宗至师大显。后卓庵补陀,庵名“孤绝”,专意西方。有《净土说》,普劝四众。

慈受深禅师,得法于长芦信公,专心念佛,谓:“修行捷径,无越净邦。”建西方道场,苦口劝众,翕然化之。

石芝晓法师,嗣月堂询公,洞彻教部,以净业化人。尝集《大藏》诸书,有《乐邦文类》行世。

寂堂元禅师,学禅于密庵杰公。笃行念佛三昧,感金甲神自天而降,梦红莲花从地而出。由是十州莲宗大行。

中峰本禅师,得法于高峰妙公,人仰之如山斗。有《怀净土诗》百篇,盛传于世。

王以宁待制,自称弥陀弟子。

晁悦之翰林答赵子昂书,称:“西方净土,是真语实语。”

陈瓘待制,作《延庆寺净土院记》,极赞念佛。

优昙宗主,居庐山东林善法堂,著《莲宗宝鉴》,奉旨板行,为净土中兴云。
  赞曰:始百丈,终优昙,历代尊宿,无不奉行净土,呜呼盛哉!

总 论

天如禅师谓:“今人鄙视净土,非鄙愚夫愚妇也,是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吾故集群经,以实其说。或者犹疑菩萨道大,似已不必求生。噫!自非位登妙觉,虽等地大圣,不能一日离佛。况其下者乎?盖尝譬之:爵弥尊,则觐主弥密。彼荷担挟锄之辈,侣渔樵以自足,绝望于九重,而嚣嚣然曰明主之不足亲也。可哂也夫!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生存感应类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