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文钞》杂篇 势观上人记
建历元年(1211)十一月十七,有归洛之敕许,中纳言藤光,亲奉纶命到胜尾。因同月二十日,师还洛东大谷。缁白奔走,如逢父母,悲喜交流。
同二年(1212)正月二日,少觉四大不愈,从来所患不餐之气转增。自尔唯语往生一事,不复余言;高声念佛,宛如平生;虽睡眠间,唇舌尚动。又比年老病相侵,耳目稍衰;大限已近,反复聪明,不亦奇乎!
同三日语诸弟曰:“我前身在天竺交声闻僧,常行头陀;今来本邦学天台宗,竟开净土门,专弘念佛矣。”诸弟问曰:“师今往生极乐世界乎?” 答曰:“极乐吾本邦也,盍归去乎!”
同十一日辰刻,起坐合掌,高声念佛,殆过于平时,闻人皆零泪。乃告诸弟曰:“汝等高声念佛,今阿弥陀佛来。”
因为赞叹念佛功德。少时又曰:“观音势至及海会圣众来,汝等见不?”诸弟对曰:“不见。”曰:“汝等至心念佛,必得见之。”
又诸弟乞安佛像于前,手系五色线,以为临终引接之助标。师笑而指空曰:“此外又有佛乎?吾十余年来,念佛功绩,三昧成就,频见彼土佛菩萨及诸庄严;于予何用假助标乎。”
同二十日当坊上紫云起,云中更有彩云,色甚鲜明,状如画佛,诸人见之,随喜感叹。弟子白曰:“已有紫云之瑞,师往生其近乎?”师曰:“善哉!令见闻之人,增长信根者。”
同日未刻,师仰首见空,自西至东者五六度。诸弟问曰:“师见佛乎?”曰:“佛菩萨来迎接于吾也。”
同二十三日,洛下传言,东山有紫云瑞。
同二十四日午刻,紫云大起,覆于西山,樵夫十余人皆见之。又有尼某者,诣广隆寺,路见紫云,以相传诸人。
师自觉期迫,愈力念佛。自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高声念佛,或一时或半时,歇又勤无断时,其勇进也过于平生。弟子数辈更相助音,结缘道俗,满庭听之。
二十五日午刻,被着慈觉大师传来僧伽梨衣,头北面西,诵“光明遍照”四句之文,已如入禅定而化。
世寿八十年,为僧六十六夏。实建历二年(1212)壬申正月二十五日也。都下道俗,竞来哭泣,连日如市。
僧某者尝梦:有人持簿来示,僧曰:“是何?”曰:“记日本国中诸人往生之疏。”因披见之,至卷尾记曰:“法然上人临终诵光明遍照四句之文而往生也。”彼僧觉而怪之,默而不语。师入灭之后,记赠门人。其外灵感不一,今略记其大概而已。
如来灭后一百年,时有阿育王,不信佛法;而其国人民,皆归佛法。王云:“佛有何功德,得超众人?若有值佛者,我当往而寻之。”时大臣奏云:“波斯匿王妹尼,乃值佛人也。”王即往而问曰:“佛有何殊异?”尼曰:“佛功德无量难测,昼夜一劫,何能说尽;乃为说其一相。”王闻悔喜交生,心开意解。
今也师之灭后,才经三十年,亲值师之人,世间尤多之。后来遥隔岁月,惧其嘉言善行,空从晦冥焉,因今聊记见闻,贻于遐代者也。
私云:此记虽非上人之语,而附之随闻之后,庶几后人视上人临终之祥瑞,发起信心也,见者得意。
注:由法然文钞《三昧发得记》一文可知,法然上人早已证念佛三昧,位居圆教观行位三四品。依照《妙宗钞》可知,念佛人决定往生阶位在观行位初品,法然早超此阶位,故临终有诸多瑞相,数日前佛菩萨即现身,令预知时至。因三昧境界不浅,故得生死自在,无需名字位念佛人临终熬上十数日待最后气将尽方能见佛。法然上人以念佛三昧力而生死自在,如智者大师所言“临命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因其定功不浅,就算不念佛也常与定境相应,因而临终往生最后一念,虽不念佛也不碍往生,此非普通念佛人境界,不可妄学。与之对比,再看亲鸾上人的临终状况,远远不及法然。亲鸾女儿都怀疑其并未往生,临终无瑞相甚至有恶相出现。为何如此?以亲鸾偏离法然,将拈除自力做到极致,只重深信而完全抛弃持戒修定精进修善等自力修持。非但如此,更将精进念佛等丝毫自力修持皆判为是对弥陀他力救度的信心不足,是往生大障。若再修持戒修定忏悔等非念佛行,皆判为不定往生之业。修念佛三昧,证一心不乱,也被认为是信力不足。可想而知,亲鸾等后人在念佛功夫方面,肯定远远不及法然。不修定,不重念佛功夫,必然都是散心念佛。又不重视发菩提心,不自力忏悔罪业,不持戒,提倡恶人当机,杀千人也往生,再加上不重视临终正念,若想期望像法然上人那样自在往生,预知时至,临终诸多瑞相,是难上加难。不持戒,不忏悔,又不重念佛,临终花报现前是必然,能得善终的肯定少见。亲鸾弟子及本愿法门后期信众,最终选择不必判别临终有无瑞相,以决定信即决定生,有无瑞相恶相,皆不影响决定往生,不同于我国净宗。最后再指出一点,临终见佛是念佛人独影境,就算身边弟子近在咫尺,也不能同见,当代临终助念的情形也是如此。临终见佛同样需要见佛三力,如般舟经所言,若能见佛,即决定往生。
有关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