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全集》
建久九年(1198)正月朔日,予赴山桃法桥教庆之请。归庵之后,未刻正月,一七个日,恒例别时念佛始之。初日光明少现,第二日水想观自然成就,又琉璃地相少现。至第六日后夜,琉璃地及宫殿相现。二月四日早晨,复琉璃地现。其相分明。同月七日,复琉璃地现。凡上来种种相,自正月朔日,至二月七日,三十七日之间现。顾我平生,课念佛六万遍,不退勤修,由此今此等相现欤。
二月二十五日,目出如赤囊物,又出如琉璃壶物。前则闭目见之,开目即失;今则开闭俱见。同月二十八日,少有病恼,由暂减念佛,或一万遍,或二万遍,随意勤修。其后右眼有白光,现光端青色,又出琉璃光,其貌如壶,内有红华,状如宝瓶。又日没后,出望四方,各方有赤青色宝树,高下无准,或四五丈,或二三十丈,其相宛如经中所说。
同年七月下旬,所劳乃复。八月朔日,日课念佛六万遍,如初勤行。同月二日,座下四方一步许,变为琉璃地。
同年九月二十二日早晨,复琉璃地现,周围可七八步,朗然映彻。同二十三日后夜至晓,复琉璃地现。案<地观文>言:“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释》曰:“愿行之业已圆,命尽无疑不往。”,依经释文,往生无疑也。
正治二年(1200)二月之顷,地想等五观,坐卧随意任运显现。
建仁元年(1201)二月八日后夜,闻极乐众鸟,并笭笛等音,其后日闻种种音声。
同二年(1202)正月五日,佛殿势至菩萨像后,即彼菩萨丈六许头面三度现,又彼菩萨丈六许真身现。想彼菩萨因地,以念佛三昧,入无生忍;故今为念佛者,示现其身,不可疑也。同十二月二十八日午时,高畠少将来访,谒于佛殿,法话之间,念佛如常。阿弥陀佛形像之后,即彼佛丈六许,头面透彻障褚而现,少时而没。
元久三年(1205)正月朔日,勤修恒例七日念佛。至第四日,念佛之间,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三尊共现大身,五日复现。
源空自笔记之(长承二年癸丑诞生至于建 久九年戌午行年六十有六)
注:本愿法门是主张拈去自力,但相对亲鸾上人而言,法然上人拈去自力方面并不彻底。亲鸾更主张十念平生业成,无需自力修持。而法然仍重视念佛,判下下品五逆十恶人十念往生为忏悔念佛往生,批评亲鸾等人为极端。法然晚年日课六万佛号,数年不断。依此文及法然文钞《临终祥瑞记》一文可知,法然上人的确证得念佛三昧,依《妙宗钞》所判,其所证位居圆教六即佛观行位三四品。虽是持名念佛,但因三昧成就(观行位初品即入三昧之流),故观佛三昧亦能相通,能于念佛中偶见十六观中前六观之极乐境界。但其未破事识,故只能观见化佛,不能见报佛胜妙身。也足以证明善导有关十六观注解不及智者大师,十六观修习次第及观成所对阶位,是有严格精准的划分,详见《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
有关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