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问:后学昔阅印光文钞起信,故于公之言教莫不视为法宝,惟见公不许人多看经教,有之亦只限于净土经论,对此不能无疑,以公之宗教兼通,何以不许人求通宗通教,岂弘扬净土之菩萨应如是耶?抑末世人根陋劣,只有持名方契机耶?(钟观靖)
答:法门无量誓愿学,圣训也,焉有不许人多看经教之理,至于只限净土经论,亦不如是。然于问答中或有如是之言,果何故欤?是皆因其机而引之,恐其躐级谬解,不独无益,而又害之也。试举其例,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魔来杀魔,佛来杀佛’,‘心不系道’,‘非修非证’之类,其旨岂初机所能了哉。世尊法王,种种教义,尚分五时而演,因机而分次第可知矣,法者药也,必应病而投之。
问:有人问佛学名词一句,‘定业不可转’。既然定业不可转,又说学佛能消灾免难添福添寿,何故?(宽湛)
答:业指造因而言,先由触尘起惑,历经作意,计度,实行,而后完成,五者连续而造因成就,谓之定业。因既成就,再希其变更,不可能也。如瓜有种种关系,内瓤结成种子,是种子即将来生瓜之业因,再欲使已成之种子,自由变更,亦不能也。此之谓定业不可转!有其种因,遇‘缘’必定结果,此之谓因果不爽也!上所言者,亦只博地凡夫受此拘束。学佛者,亦是造业因耳,惟造者乃佛业因,当不断造佛业因时,以前所造之凡夫业因,不遇‘缘’则无从结果,不过不失而已。然凡业如冰,佛因如日,久久即可将其融消,此又学佛有消灾免难之理,两不矛盾。岂不闻‘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又不闻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之数语乎?
通问第一之一
通问第一之二
析疑第二
质难第三
因果第四
持戒第五
名相第六
修持第七
唯识第八
禅观第九
心性第十
密宗第十一
净土第十二
|